初中生考差出走留言要自杀,是性格缺陷还是真压力大?

如题所述

中小学这几天刚刚结束期末考试,马上就要放寒假了。因成绩不理想,12岁的女孩小轩留下一封要“自杀”的信便离开了家,她在信中说:“爸爸妈妈,对不起!这次期末我考差了,很差很差,差到我自己都无法接受……经过很久的考虑,我终于下定了决心,我离开,自杀,死亡,这是我考虑了很久的决定,这也是我最后的决定……”

幸好家长发现及时报警,民警通过“拉网式”排查终于在一书店内将小轩找到并进行安抚。

近几年,频频出现十几岁孩子自杀的社会新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孩子的性格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压力问题。归根结底是对孩子的教育不到位,尤其是“生命教育”的一课。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不知道现在的学生课本中是不是还有这句话?学校和家庭有什么样的“挫折教育”?……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开始,人生旅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困难、挫折、坎坷,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如果心理脆弱不堪,动辄就心生“不活了”、“大不了去死”的念头,很难保证他们会在何时遇到何种境地时,首先就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小时候是因为成绩不好,长大后可能是工作不顺利或遭受到了批评,甚至婚姻家庭生活中可能会遭遇失恋、婚变、背叛等等,一个人没有对“生”的热情,很容易走向“死”。

还有,他们是否真正明白自杀的后果?

一方面教科书要有相应的引导,另一方面家长也需要注意孩子性格的培养。习惯专家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归根结底还是思想意识问题,是引导的问题。而有什么样的性格,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压力肯定是存在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压力。一时、一事的压力,用外人的眼光看看、放在将来看、甚至隔一天看,可能都不是什么大事。

一定要告诉孩子们,生活可能真的很不容易,离开很容易,但是你——就永远失去了长大的机会,翻牌的机会,陪伴父母老去的机会,过自己精彩人生的机会……

活着多好啊。

丁是丁:专栏作者,书评人。新书《你与更好仅一步之遥》在全网热销中。自媒体公众号“丁是丁(ID:dsd55555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1

年末了,各大中小学也已到了放假的时间点,公布期末成绩、发放各种奖励也成为各大学校对优秀同学这半年以来的学习及其它方面成绩的一种肯定,也是进一步鼓励学生们继续努力的一种手段。

可就在这两天,一位12岁的小女孩儿因为期末考差了,留下一封类似遗书的信件后,便不知去向了。所幸的是,经过数十名警力的寻找,最终在孩子做傻事前将其找到,并对其进行了劝解。现在孩子情绪,基本稳定。

对于这样的事情,可谓是屡见不鲜。自从有了网络后,我们时常能看到类似的新闻。还记得2017年高考后,有一位17岁的少年,在自己的QQ空间里,发布了疑似自杀的动态。“吾去也,莫寻骸,世间本无安心所,何事空留皮囊在人间。”不幸的是,6月16日,这位小伙在华山旅游时失联,17日尸体在华山论剑景点100米之下被发现。

做为吃瓜群众,好多人对此表示不解,做为学生,学习不就是他们的责任吗?他们的压力有这么大吗?一般处于中学期的学生,性格还不算稳定,易钻牛角尖,进而做出过激行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一般有如下几个特点:

1、青春期带来的压力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一般身体快速发育、性生理逐步成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身体的迅速发育与心理上的不成熟,会给他们带来各种压力。常见的有生理方面的压力,认知方面的压力。

2、来自家庭的压力

如果父母是宽容的、善解人意的,那么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往往比较健康。在孩子失败时,父母能够提供给孩子强大的支持系统。可父母如果是专制的、暴力的,那么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可能比较谨小慎微,他们不敢出错。所以面对考试成绩差时,就会做出过激行为。

3.来自学校的压力

对于学生来说,考试是衡量其成果的唯一途径。有些学校也将成绩、重点上线率做为教学活动的目标,分数成了学生获得自尊的衡量工具。这不仅让学生对考试产生了紧张、恐惧,也造成了他们个人出现低自尊、自卑的现象。

第2个回答  2018-01-31

是压力大,同时也是抗挫折能力不够。

现在的孩子作业太多,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玩。

我晒一晒我们家二年级小朋友的寒假作业哈。除了寒假作业本上的作业,孩子每天要写一篇日记,每天默写一篇古诗。这是成绩稍好的同学可以得到的优待。

成绩不好的同学,还要每天抄五课生词,一篇课文。

请大家记得,这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寒假作业。

想想我们小时候,刚放寒假写一写作业,开学前再补一补作业,搞定。之后的每一天都可以在外面撒野。

新闻中的女孩是个初中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这次期末没有考到自己满意的分数,就离家出走。

虽然父母曾经要求孩子考一个好高中给孩子一定的压力。但是,我觉得这个女孩的压力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自己。

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越有可能承受来自自己的压力。

我有一个女同事,他们家孩子成绩很好,每次考完试,不跟别人比,就跟自己比。

如果有一门课没有考到自己想要的分数,就有可能彻夜失眠,严重影响下一场考试。

有一次我们和同事吃饭,同事的孩子一个电话过来,同事就回去了。她要安抚孩子,做好心理辅导,因为孩子化学考砸了。

好孩子的心理有时候比成绩差的孩子心理更脆弱,这些孩子的父母要做的不是加压,而是舒缓孩子心理压力。

因为好孩子自己追求进步,动力在内部。如果父母再加压,反而能把孩子压垮了。

奉劝这个女孩的父母不要提考一个好高中的事情,因为这样的女孩心里有数。另外,女孩的父母要多陪陪孩子,多给孩子鼓励,帮助她放下压力。

第3个回答  2018-01-31

作为一名儿童心理咨询师,我的答案是“没有绝对的答案”,不完全是性格缺陷,也不一定就是压力造成了孩子出走并留言自杀。

首先,我们看看孩子出走的背景:是考差了。考差了,不知道是和平时比就差很多的那种我们结论为“发挥失常”呢,还是分数本身就不太好看,而且是一贯的不太好看。但总归有一个结果是可以肯定的:分数低。

       

孩子由于分数低而不敢面对家长,面对老师,甚至,自己。我想,这或许是TA出走的真正原因?那么,孩子的不敢面对后面是什么?如果不敢面对的是家长和老师,或许,是家长的责罚与老师对TA的否定,孩子承受不起,如果是无法面对自己,则,是整个社会环境对于“优异学生”评价标准的单一性对他造成了压力吗?在这个评价标准之下,这个孩子可能是被划到了“成绩不好”,也就是不优秀的那一类吧。而这个,才是如今的孩子们真正要面对的压力,此番压力,孩子们基本无法消解,只有“靠事实说话”,这个“事实”,就是分数!是的,这一次,分数都低得让孩子无法面对自己,面对家人和老师。

              

那么,他为什么扬言自杀?我想,或许是他在自保也不一定哦。在面临多重可以预料到的否定面前,咱们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规避,比如:我的生命有危险。他能想到的是,在生命安全面前,大概,没有人会再去计较他的低分了吧。在这个留言的后面,或许还可以看到孩子自己对于这个分数的反醒,反醒到他认为“我都要自杀了”。

        

篇幅有限,我的态度是:孩子一定有孩子的苦衷,纵使他的分数很低,但,没有什么是可以和生命抗衡,与生命等价的。当孩子遭遇低分时,竟然留言要自杀,我想,家长是否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我认为,此时,咱们把重点放在自己而非将矛头放在孩子身上更为恰当。

图|网络


慢下来,心生活,我是心理咨询师蒋敏,愿与您一起寻回生活的初心。

欢迎关注公众号:翔步心理    ID:JiangminXL.

第4个回答  2018-01-31

在我看来是性格缺陷,压力谁都会有的,但看你能不能看得开了,乐观的人永远不会有自杀的念头,因为他们本身的性格就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和想法,性格的缺陷往往会造成人格的想法的极端化,尤其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对一个人的性格是有很大的决定性的。

一个初中生的压力,因为一次考试就能让他产生自杀这种可怕的想法,肯定不仅仅是因为他只面临来自学业上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于他的家庭,可能他们家的宗旨就是,考试必须考好了,考不好就别回家了等等特别的严格,这就给孩子内心造成了更大的压力,让孩子在性格方面可能会产生比如说孤僻,不爱说话,做事按部就班,一味听从别人的指示等等性格上的缺陷。

有轻生的念头是很可怕的,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帮助他放松一下自己心情,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孩子学业的提升,不能总是以说教打骂的方式来教育,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给孩子造成更大的性格上的缺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