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的原理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中医“把脉”的原理其实就是掌握心脏跳动的频率来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就跟现在的西医会利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跳,然后记录心率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中医不需要接触外在的工具,完全凭借自己的医学知识就可以判断出来,所以从把脉就可以看出病人的心气的盛衰以及血气的盈亏状态,比西医会更直观一些。

根据中医书籍的记载,通常人在呼吸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呼吸节奏,而且通常呼吸的一个回合,人的脉搏是要跳动四次的。而西医方面给到的数据就更加直观,西医研究的是正常人一分钟的时间内脉搏大概需要跳动七十五次左右,而且年纪越大跳动的速度越慢,刚出生的婴儿跳动的肯定是更快一点的。

所以说中医把脉并不是随便装装样子,确实也是在诊断病症,因为一个人的脉搏跳动的频率确实是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的。如果一个人的脉搏跳动的非常有规律,比如跳动三下以后就会停顿一下,再接着跳动三下,一直按照这样的规律进行的话,这种脉象就表示这个人肯定有心悸的毛病,经常会胸闷甚至喘不上气,大部分的人都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

而如果一个人的脉搏跳动的完全没有规律,时而快时而慢,没有规律可循。这样的脉象就显示这个人很可能有高血压的疾病,经常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年人才会有这样的脉象,有着很大的中风和脑溢血的危机,是比较危险的。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危险脉象就是没有规律可循,但是同时在把脉的时候还发现有变速停跳的特征,那么这种病人基本上就已经是发生了中风或者脑溢血的病人,现在证字啊进行抢救。所以这样的脉象基本上没有办法提前预测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医给病人诊断病情的时候会先把脉然后才能初步确定病情,那么中医把脉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中医诊脉

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并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

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

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

    找准位置搭脉

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对位置很关键!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排在一起,最后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中指和无名指不要并紧,稍稍留一条小缝隙,这样就能摸到脉了。

为什么中医把脉要把两只手呢?中医认为,左右手的“寸关尺”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代表“肺脾肾(命门)”,所以中医把脉要两只手都把。

    把脉步骤

首先感觉到脉搏的位置,有的轻轻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却需要用力才能摸到,这就分出了浮脉和沉脉。

第二点是脉搏的力度,搏动有力为实脉,无力的则为虚脉。

第三点是脉搏的频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搏应搏动4次,不足4次为迟脉,超过5次不足7次为数脉。

第四点是脉搏的紧张度,如果按下去,感觉像按在琴弦上,强而硬,为弦脉。如果感觉松弛和缓则为缓脉。

第五点是脉搏的均匀度,节律是否均匀,力度、大小是否一致,节律不均匀的就有促脉、结脉、代脉,力度、大小不均匀的有微脉、散脉等。

第六点是脉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脉搏来势的流畅程度,脉来圆滑流利为滑脉,往来艰涩为涩脉。

第七点是脉搏的长度,也就是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轴向范围的长短,分为长脉和短脉。

第八点是脉搏的宽度,即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径向范围大小,分为大脉和细脉。

    总结

中医把脉流传至今,说明其是有科学依据的,中医把脉的原理可以这样总结脉诊又称切诊,是医生以手指触按一定部位的脉搏来诊察脉象,达到了解病情,判断病证的方法。

脉象的产生是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同作用直接相关。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及机体的整体情况。

通过诊脉,可以识别疾病的病位和病性,推测病因和病证,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正常脉象又称平脉和常脉。

第2个回答  2020-03-07
病气在经络中流动从而呈现出病象症状。那么中医是如何诊知病气性质(阴阳五行,气流大小)及其运动规律(流动情况)的呢?中医诊术就是著名的“望闻问切”四诊,四诊全面综合了病气引起的病象症状,无一遗漏。望病气引起的精(身体)的异常情况,闻病气引起的精所产生的声音气味嗅味,问病气引起的身心变化,切即脉诊病气在气脉里的流动情况和按诊病精病气团块情况。四诊充分发挥了人体五类感官功能,而气功诊病(特异功能诊病)则发挥了第六感官经络功能,更简便直接迅速。诊断结果(病情)用八纲表达。八纲是表达病气性质的,反映了病气的作用结果。望、闻、问、按诊尚易理解,勿需多讲,在此着重讲切诊中的脉诊。
脉诊是通过经络气脉波动情况诊知炁流情况的诊术。脉诊有“三部九候二十八脉象”理论。寸、关、尺三部是易学天人地三才理论在脉诊上的应用,是脉波结构理论。每部都有浮、中、沉三个诊位,三部共九个诊位(九候),两手为六部十八候。每一要素有阴阳二性(长短、大小、快慢、高低等),共六个因素。五气(五波)共5×6=30种脉象,以一平直脉象为基准,无阴阳之别,故二十八种脉象即可概括反映全部脉象(五行气波动情况)。
气时刻在经络里流动并引起各种生命现象,哪怕是细微的变化也可以随时感知出来,所以脉诊是最理想的诊术。过去用手感诊脉,太抽象,灵敏度也差,现在可用脉诊仪(脉搏感应显示器),灵敏度大大提高了,还可以从显示器上看到脉象图,了解脉象规律。对脉谱(脉象图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全面分析,即可了解病气运行情况、诊断疾病,为处方配药提供依据。脉谱学可诊知任何的生命信息和生命规律,并把抽象的脉诊变成了直观形象的脉诊,更扩大了脉诊的应用范围。同理,我们可以得到药谱图(如基因谱类)。利用药谱和脉谱可以实现最科学的处方配药,减少药物浪费和副作用。因此说,脉诊仪、脉谱学和药谱学(合称为医谱学)是实现中医走向现代化,使中医和现代科学接轨的关键技术和根本途径。
第3个回答  2019-12-23
中医脉诊诊病的科学原理
作者:百脉科技
来源:www.TopTCM.com
加入时间:2005-8-23
www.TopTCM.com
中医脉象仪
脉诊仪——本站独家提供权威中医药大学脉学最新科研成果——中医脉象仪
脉诊仪。点击
中医脉诊诊病的科学原理
病气在经络中流动从而呈现出病象症状。那么中医是如何诊知病气性质(阴阳五行,气流大小)及其运动规律(流动情况)的呢?中医诊术就是著名的“望闻问切”四诊,四诊全面综合了病气引起的病象症状,无一遗漏。望病气引起的精(身体)的异常情况,闻病气引起的精所产生的声音气味嗅味,问病气引起的身心变化,切即脉诊病气在气脉里的流动情况和按诊病精病气团块情况。四诊充分发挥了人体五类感官功能,而气功诊病(特异功能诊病)则发挥了第六感官经络功能,更简便直接迅速。诊断结果(病情)用八纲表达。八纲是表达病气性质的,反映了病气的作用结果。望、闻、问、按诊尚易理解,勿需多讲,在此着重讲切诊中的脉诊。
脉诊是通过经络气脉波动情况诊知炁流情况的诊术。脉诊有“三部九候二十八脉象”理论。寸、关、尺三部是易学天人地三才理论在脉诊上的应用,是脉波结构理论。每部都有浮、中、沉三个诊位,三部共九个诊位(九候),两手为六部十八候。每一要素有阴阳二性(长短、大小、快慢、高低等),共六个因素。五气(五波)共5×6=30种脉象,以一平直脉象为基准,无阴阳之别,故二十八种脉象即可概括反映全部脉象(五行气波动情况)。
气时刻在经络里流动并引起各种生命现象,哪怕是细微的变化也可以随时感知出来,所以脉诊是最理想的诊术。过去用手感诊脉,太抽象,灵敏度也差,现在可用脉诊仪(脉搏感应显示器),灵敏度大大提高了,还可以从显示器上看到脉象图,了解脉象规律。对脉谱(脉象图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全面分析,即可了解病气运行情况、诊断疾病,为处方配药提供依据。脉谱学可诊知任何的生命信息和生命规律,并把抽象的脉诊变成了直观形象的脉诊,更扩大了脉诊的应用范围。同理,我们可以得到药谱图(如基因谱类)。利用药谱和脉谱可以实现最科学的处方配药,减少药物浪费和副作用。因此说,脉诊仪、脉谱学和药谱学(合称为医谱学)是实现中医走向现代化,使中医和现代科学接轨的关键技术和根本途径。
第4个回答  2019-09-19
把脉可以听病者的心率,中医讲究的就是望闻问切,不仅仅靠的是把脉,不过脉象可以反应人体的基本情况,是根据人体疾病表现在脉象上的经验判断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