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后世族的力量
两汉四百年形成了很多豪门大族,他们把控着政府的人事举荐权利以及舆论向导。士人都依附在世族门下,东汉末年的动荡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世族权利膨胀导致的。
曹操致力于改变这种局面,屡次发布“举贤令”,打出“唯才是举”的口号就是为了从世家大族手里争夺人才掌控权,打破豪门垄断政权的局面,纵观曹操一生,和世家大族一直都是既合作有斗争的态度。
曹丕为了赢得太子之位,极力走群众路线,笼络世家大族,与当时的豪门领袖们的关系都非常好,他们也极力推举曹丕做继承人。这就很容易招致曹操的忌恨,所以他天然的把曹丕当做了对立面。
2、性格
曹操雄才大略,有文人的狂放,有政客的奸诈。但是骨子里老曹还是以文人自居,旷达豪迈、恣意潇洒是他内心的追求。这是曹操的光彩面,也是想向士人展示的一面。
所以他会非常喜爱曹植,看到曹植就想到年轻的自己,还拿自己23岁时的经历勉励刚好23岁的曹植。
而曹丕则是性格阴沉,猜忌多疑,气量小,而这些正是曹操双重人格中极不光彩的一面,是他刻意隐藏一面。纵然曹丕文武双全,也很少得到曹操的赞赏。
世家的支持和曹植的放弃,终将曹操的心愿化为了泡影,即使再不喜欢曹丕,也还是确立了他的太子地位。
拓展资料: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参考资料:曹丕 (魏文帝)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