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 杜牧 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原诗出自于唐代杜牧的《泊秦淮》,以下为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二、后庭花

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9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秦淮:印秦淮河,江苏境内。

商女:卖唱的歌女。

《循庭花》:印乐曲《玉树后庭花》。陈后主(陈叔宝)荒淫奢侈,耽于声色,终至亡国。人们便把他所娱乐的爱玉树后庭花》看作亡国之音。

【解释】烟雾朦胧着寒江,沙洲闪耀着月光,夜晚,我停在秦淮河岸,酒家的光华,映红了我的面颊,天真的歌女,怎知道亡国的悲恨,听对岸传来优美的歌声,是她们把《后庭花》歌唱。

【解析】此诗中,诗人借夜泊秦淮而发感慨,以警当时。

秦淮河是六朝繁华的缩影。这一天,诗人舟泊秦淮河边的酒家附近,但见秦淮河上烟水迷离,月光朦胧,透着一种凄清的幽氛。六朝的繁盛场面如今不复可见了。但歌女们不知道陈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后主陈叔宝荒淫奢侈,误于声色。后人已把他所娱乐的《玉树后庭花》看作亡国之音。歌女无知,如今仍在唱着那首亡国的《玉树后庭花》。

杜牧当然不是为了斥责歌女,他是借古讽今,寄寓感慨,把讽刺的矛头指向唐朝那些买唱享乐、醉生梦死的上层人物。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
第2个回答  2020-05-27
泊秦淮
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解
1、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2、商女:卖唱的歌女。
3、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译文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赏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第3个回答  2021-05-15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第4个回答  2020-03-05
哈了是不是挪开来了哥哥姐姐们拉去福建泉州记错傻不拉叽健身卡妥投剧目肌肤记错人了认错人了兔兔,图库里去哪里,速度多肉可怕哈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