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时与王朗舌战,最终导致王朗吐血身亡的情节我想很多读者应该都记忆犹新。相信通过这个事件很多人应该对历史上真正的王朗颇有些好奇,下面我们深入这次事件来剖析这部分历史。
对于诸葛亮与王朗的舌战并辱骂至死事件本身本就是作者有意虚构的,所以并不存在诸葛亮的舌战王朗并使其摔下马的这件事,这一段只是罗贯中先生为了故事的精彩,给强行加上去而已。舌战虽然精彩,但遗憾的是在历史上这确实是虚构的,历史上的王朗并没有参与这一场战争,而且毕其一生与诸葛亮也没有直接交集。
虽然历史上王朗去世的时间和诸葛亮北伐的时间在同一年,但依旧是差了半年之久。正史上记载王朗是年老因病而死,而并非是被诸葛亮辱骂至死。
史书记载王朗本名王严,年少时曾师从太师杨赐,少年时因博然群书,通晓古今而闻名于世。青年时被人推举与郎中之职。
初平四年,在董卓被诛杀,汉献帝被李傕郭汜挟持的情况下,王朗因力保汉献帝有功,被封为会稽太守。 王朗为官仁慈,带人和善,在治理会稽期间,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曹操素知王朗贤良,于是上表汉献帝征召王朗入朝,王朗得以回到朝内。曹丕称帝后,王朗没有忘记曹操的知遇之恩,对于曹丕,他忠心耿耿,尽力想佐,他深受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帝王的重用,有着三公老臣之称。
王朗不仅是经天纬地的志国之才,而且他满腹经书,十分的擅长经书制作,在经书创作方面有十分高深的造诣。他为后世留下了《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名传,这些著作中《周易传》犹为出名,在当时,此书也被选为魏国朝廷学习《易》学的人必须考核的内容之一!可见当时统治者对王朗的重视和社会对王朗文采的认可!
从以上可以看出,王朗并非如三国演义之中所述那般不堪,他是一个有着崇高的气节的文人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