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被曹丕封为山阴公后,为何没有选择去投奔刘备呢?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汉献帝成为山阳公以后,之所以没有投靠刘备,那是因为刘备也是地方诸侯,压根就容不下汉献帝。天下枭雄都一样,曹操和刘备,对汉献帝来说,有什么区别呢?

当时汉献帝在曹丕的威逼之下,只好放弃了皇位,采取禅让制度让曹丕登基做了皇帝,从此改朝换代,大汉王朝宣布结束统治,取而代之的是曹魏帝国。

这个时候汉献帝被封为了山阳公,曹丕给了他一块地盘独立自主地管理。汉献帝在山阳地区,那就是一个真正的土皇帝。他终于第一次尝到了做皇帝的滋味。

他在自己的封地上,拥有绝对的自治权,谁也干涉不了。做了那么多年大汉天子,还真的不如一个山阳公来的实在。所以汉献帝打心眼里是感谢曹丕的,是曹丕结束了他悲惨的一生,为他开启了新的人生。

相比较而言,他更加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过去在曹操眼皮子底下,什么都不敢做,完全就是一个废人。甚至连自己的老婆孩子被杀,自己也不能有任何怨言。可做了山阳公以后,汉献帝再也不用看谁的脸色。

为此他将自己的女儿献给曹丕,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当时的刘备在自己的集团中,本身就是一把手,如果汉献帝过去了,刘备是要奉他做天子呢,还是找机会宰了他呢?其实刘表的大儿子刘琦就是最好的说明了。

谁也别想从刘备这儿夺取权力,毕竟这是人家一点点辛苦打下来的天下,凭什么你来了就让你做天子的位置呢?汉献帝是明白人,与其去找人麻烦,倒不如自己在山阳地区自在逍遥地过下半辈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2

因为曹丕不会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而且刘备在曹丕称帝后自己也称帝了,而汉献帝这时候去找他的话,境地也会比较尴尬,同时汉献帝最后作为死人也是没有办法去找刘备的。汉献帝在被曹操压制的这些年,他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更何况,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即便汉献帝想要去找刘备,而曹丕也不会让他得逞。

更何况,当时的刘备已经失去了关羽这位大将,正师处在伤痛中,同时因为之前的大战,刘备的实力并未恢复,而他和东吴的关系也很紧张,或许汉献帝去找刘备后,刘备会让他继续当皇帝,但是曹丕是绝不会让汉献帝离开洛阳的。虽说曹丕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地位,但是对于曹丕来说,他在称帝后没有杀了汉献帝,就是想要得一个好名声,优待汉献帝的名声,即便是在夺取帝位后。

而曹丕也的确没有杀死汉献帝,还是保留了一些仁慈的,再说了,毕竟没有人会永远忠于汉室的,而汉献帝一开始就在曹操的压制下生活,手中并未有多少权利。而汉献帝去找刘备后,刘备或许已经称帝了,那汉献帝到时候就得换身份和姓名生活了。

而刘备也不会将得到的帝位拱手让给汉献帝,毕竟刘备虽然是汉中王,但是他一生的心愿便是光复汉室,而他那时候也已经六十岁了,谁会没点野心呢。所以,即便汉献帝去找了刘备,也不会得到他想要的,更何况曹丕也不会让汉献帝离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10

在历史上,汉献帝被曹丕封的是山阳公,并非山阴公哈。

在曹操病逝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于他,曹丕将汉献帝封为山阳公,东汉宣告灭亡。对于汉献帝来说,曹氏父子和他有着国仇家恨。而在这个时候,曾经想要匡扶汉室的刘备已经在益州立足,并且身为皇叔,为何汉献帝没有选择投奔刘备,以期复国报仇,而是安然接受了山阳公的封号呢?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一选择不现实,而且也难以获得想要的结果。

汉献帝刘协

言行被监视

汉献帝到许都后,曹操就安排亲信作为眼线,监视献帝的一举一动,并且逐步除掉献帝的身边亲信,让他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这也是为何献帝的反抗计划都会败露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在《后汉书皇后纪》中,有如下记载。

“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戮。”

曹操

献帝的言行处于被监视状态,而且身边缺少心腹之人,他没有条件实行出逃的计划。曹丕利用完献帝的最后价值,将他封为山阳公,给予他优厚的待遇,是想降低因为禅位带来的舆论压力,但是前提是希望山阳公能够安分的在封地里呆着。如果刘协做出影响曹丕帝位的事情,曹丕不能保证他的人身安全。山阳县是刘协的封地,更是曹丕为他设立的牢笼,即便刘协成了山阳公,曹氏一族不会松懈对他的监视。

山阳公刘协

路途遥远

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后,他的封地在山阳,位于河内郡,处于曹魏腹地。如果刘协想要投奔刘备,最近的路线是通过洛阳、长安,然后经由栈道进入汉中,到达蜀汉境内。山阳到汉中的地图直线距离超过600公里,实际路线距离只会更大,期间关卡重重,栈道又艰险难走。即便刘协幸运地避开耳目逃出山阳,但是路途遥远,又没有多少人员陪同,路上的变数和风险极大。一旦刘协出逃,曹魏境内必然都是刘协的通缉令,一旦被人发现,刘协怕是连个山阳公都做不成。

山阳到蜀汉

刘备的选择

刘备在刘协禅位后一年称帝,假设刘协真的历经险阻来到蜀汉,蜀汉将会出现两位皇帝。所谓国无二主,当刘协出现时,刘备如果决定不退位,他完全称刘协是假冒献帝,将他进行囚禁,手下的部下也不会有太多的意见,毕竟大部分人的利益与刘备休戚相关,而不是早已名存实亡的东汉。

如果刘备甘愿退位,刘协重新成为汉帝,他的手上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蜀汉的官员并非会听从刘协号令,还是需要依仗刘备统领部下来治理朝政或者对外征伐。如果这样的话,刘协岂不是再次成为傀儡皇帝了嘛?已经做了大半辈子傀儡皇帝的刘协,难道冒着巨大的风险来到蜀汉,是为了再次成为刘备的傀儡嘛?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刘备

在汉献帝失去自己的势力,东汉失去民心后,成为孤家寡人的刘协早就已经无力回天。即便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投奔刘备也难以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这可能是刘协已经心灰意冷,能够安然接受山阳公这一封号的原因。

第3个回答  2020-01-10

先纠正一个说法,刘协是被曹丕封为“山阳公”,而不是山阴公。

公元220年,曹丕胁迫汉献帝刘协禅位,自己称帝,东汉王朝从此彻底被翻了过去。这一年,汉献帝刘协、哦不,山阳公刘协年方39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次年也就是公元221年,刘备声称刘协被曹丕所害,自己在成都称帝。

要问刘协从天子到山阳公,为何不去投奔刘备。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首先,刘协既然被封为山阳公,山阳在哪里,河南焦作治内。刘备远在成都,这路途遥远,可不是千里之外、而是好几千里路程了。

在三国那种兵荒马乱的时期,先别说三家割据能否顺利成行,即使一路顺风,也得好几个月时间啊。刘协虽然年龄不大,但也算是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人,能否经受得住这么远的长途跋涉?

最主要的一点,刘协并不傻,之所以被曹操父子几代人架空成了傀儡,只不过是手里没有兵马而已。相反,刘协的智慧在山阳公任上,倒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当地百姓造福不浅。

既然刘协不傻,难不成看不穿刘备这么多年来玩的把戏?

认真说起来,刘备和曹操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为了自己当皇帝罢了。之所以对天下人说忠于汉室、以汉献帝为尊,其实都是想扯虎皮当大旗而已。

既然刘协能看穿刘备的真实面目,即使真能跑到四川,还不是刚脱虎口、旋入狼窝?所以,也就无所谓千里跋涉投奔刘备了。

最后,也是最为现实的一件事,刘协虽然被外封在山阳,其实也只是爵位上的虚名。也就是说,能享受到山阳公的待遇,但并没有其它郡公的自由。更何况,即使是曹氏自己的郡王,离开自己的封地,是先要向朝廷报备的。

不上奏擅离封地,那时“谋逆”的大罪。曹丕文治武功,刘协能掩过他的耳目监守?这显然是很难成立的。

最后,这么些年下来,刘协应该也是彻底绝望、心如槁灰了。

所以,与其冒险,跋涉千山万水去“屈就”刘备的狼窝,倒不如安分守己呆在山阳,还能做一点自己感兴趣、也能做到的事。

这几个原因凑在一起,刘协就成了货真价实的山阳公了,从此在山阳终老一生。

第4个回答  2019-12-11
因为他过不去啊!而且刘备当时也准备称帝了,不会收留他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