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安徽黄山市屯溪区老街办事处老虎山号旁崩塌

如题所述

1 崩塌概况

2011 年 6 月 15 日凌晨 5 点,安徽黄山市屯溪区老街办事处老虎山 53 号旁发生 1处岩质崩塌,崩塌量 15 m3,地理坐标: 东经118°17'59″,北纬29°42'59″,因老街办事处珠塘社区监测人员报告及时,黄山市国土局、区住建委应急迅速,安全转移群众 41 户 104 人,并采取挂网防护措施,处置得当,未造成人员伤亡。

灾害发生地点为凸形坡面,坡面较陡,山体坡度为 60°以上,岩土体类型为牛屋组风化千枚岩,千枚理发育,岩石呈薄层状,岩层产状 160°∠83°,为一顺向坡,发育两组节理,坡积物厚度 0. 3 ~ 0. 6m,局部厚度 1m,为破碎的粉砂岩,质地细腻,中强风化,稳定性差。6 月 9 日至 18 日崩塌处连续强降雨,引发岩土体崩塌。

2 监测与应急避险

2. 1 监测预警

6 月份,黄山市屯溪区连续强降雨,屯溪区住建委在接到黄山市国土局预警短信后,立即转发老街办事处,同时赶往隐患点进行巡查工作,老街办事处接到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通知珠塘社区进行灾害监测,要求做好记录和速报工作,并组织人员开展巡查,通过各方力量、各种手段全面掌握隐患点最新变形情况,为应急避险奠定基础。

图 1 坡面岩层裂缝图

图 2 地灾隐患点坡面挂网

2. 2 应急避险

6 月 14 日上午,屯溪区住建委接到老街街道办关于老虎山 53 号岩石裂缝扩大的报告,区住建委领导立即赶赴现场,并填写速报表向黄山市国土局和屯溪区防办报告。区领导和市国土局领导接到报告后快速赶到现场,启动了应急预案,通过会商决定采取挂网措施进行应急防范,同时将受威胁群众 41 户 103 人转移到附近宾馆进行了临时安置。

3 经验与启示

老虎山 53 号旁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成功的关键在于全群测群防体系的有效运转,老街道办事处和珠塘社区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前防范宣传培训工作。老街办事处根据当地特点,召开专题会议布置防汛工作,向灾害隐患点周边群众发放避险明白卡,并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在隐患点醒目位置张贴预警通告,悬挂防灾避险警示牌,提醒居民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组织监测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了监测水平和防范意识。

二是值班和电话督查工作。自 6 月份以来,屯溪区住建委和老街道道办事处坚决执行 24 小时一个领导、两个值班人员轮流值守制度,每天对各灾害隐患点的值班监测情况进行电话督查、询问情况或传达最新要求,认真填写值班记录,确保每个点不缺岗。

图 3 紧急避让的通告

三是灾情应急抢险工作。屯溪区住建委、区防汛办和老街街道各领导在接到险情报告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按照既定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开展人员转移、安置、灾害防治工作,是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成功的重要保障。

(本节基础资料由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徐永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