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鸟巢建造过程简介?

如题所述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让世界看到一个国力昌盛、开放现代的中国,而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举办地——国家体育场“鸟巢”也让中外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它是北京的新地标,也挑战了中国建筑设计与营造新高度。

图片
“鸟巢”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用地面积20.4万平方米。永久座席80000个,临时性座席11000个。这个外观形似鸟巢,总用钢量约为11万吨,外部结构用钢量达4.8万吨的体育场,当年投资30多亿元,无数技术难关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参考,从2003年至2008年,在建设者不舍昼夜的努力下,“鸟巢”终于在2008年6月竣工。

图片

图片
“鸟巢”中选

2002年10月25日,受北京市人民政府和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组委会授权,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面向全球征集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的建筑概念设计方案。

图片

从2002年10月29日到11月20日,竞赛办公室共收到44家著名设计单位提供的有效资格预审文件,经过严格的资格预审,确定了14家设计单位进入正式的方案竞赛。嗣后,经过两轮无记名投票,选出3个优秀方案,分别是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公司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组成的联合体设计完成的“鸟巢”方案、由中国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独立设计的“浮空开启屋面”方案、由日本株式会社佐藤综合计划与中国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的“天空体育场”方案。在此基础上,评审委员会又以压倒多数票推选“鸟巢”方案为重点推荐实施方案。评审委员会和许多建筑界专家认为,“鸟巢”不仅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将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为征求公众意见,竞赛组织单位又将预审后的全部设计方案公开展出。历时6天,观众投票排名前三位是:“鸟巢”3506张、“浮空开启屋面”3472张、“天空体育场”3454张。“鸟巢”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的最终实施方案。

图片
中外联手设计

“鸟巢”中选,但其设计师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当年34岁的李兴钢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最年轻的副总建筑师,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1998年赴法国留学。2003年1月,他出任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赴瑞士参与“鸟巢”的设计。

“鸟巢”的方案设计是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公司进行,而最终的施工图是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由于“鸟巢”的结构十分复杂,要在图纸上精确绘制出数以万计的异形空间曲面,给出精确的施工尺寸,进而对这些异形构件组成的空间结构进行计算,需要用到参数化设计的方法。设计公司采用当时十分先进的三维设计软件CATIA、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和SAP2000等,通过“高技”的方法终于将“鸟巢”从概念设计变成一张张精确的设计图纸。鸟巢”独特的格栅结构看上去像一个缠结着树枝的鸟巢,加上灯光效果后它甚至像一个生命体轻盈地悬浮在大地上。李兴钢说:“许多人关注‘鸟巢’外面的钢结构,但设计却恰恰是从内部,从一个体育场的核心部分——赛场和看台开始的。我们最大的设想是,让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回归体育建筑和人类体育活动的本质,也就是以竞赛和观赛、以运动员和观众为本。赛场是南北向的椭圆形,考虑到观众视线的均衡,看台设计为东西高南北低、连续起伏的碗形。‘鸟巢’在全世界范围都是当代的、独特的,但这不是设计的原因,而是设计自然延伸的一个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