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义务教育阶段不准留级?

如题所述

按照教育部规定,义务教育属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平等、公平、强制等特征,原则上不鼓励留级、跳级。根据国 家的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原则上是禁止留级的。
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将统一采用电子化管理,新生入学注册后,学校须为每一位学生建立电子学籍信息,所以学生如果留级,在电子学籍上很容易被发现。目前各地的规定都差不多,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城镇及中心小学学生原则上不允许留级,农村完小及以下小学可按学校学生总数的1%确定留级名额,每年只能按规定圈定极少数留级生。
一般农村的小学生可以留级,但人数也不多,城市的小学基本上不让留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完成每学年学习任务后一律随班升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原则上不留级。按规定,学习成绩特别优异、提前达到更高年级学力程度的学生,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全面考核合格并批准后可准予跳级,毕业班学生不予跳级。这意味着如果有“成绩特别优异,提前达到更高年级学力程度的学生”,有可能小学六年只用三年便读完的情况出现。


扩展资料

小学生留级利弊
1、容易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因为“留级”孩子要在小学在重新学一遍课程,容易让孩子感觉自己都会了,有骄傲的情绪,或是没有了以前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2、“留级”会让孩子产生“失落感”:
看着以前和自己一起学习和生活的小伙伴都高高兴兴的升入初中,而自己却还要留在小学,会让孩子感觉到很失落。
小学生留级的利
留级可以帮助孩子换个新环境,让孩子重新享受“小学”时光。如果孩子不得不“留级”,为了让孩子不对原来的生活和知识产生厌烦,可以考虑为孩子换一所新的学校,在新的环境里,会给孩子带来新鲜的感觉。正好可以引导孩子将以前学的不太扎实的知识和本领,在新的班级冲洗补习一下,也可以利用孩子学过一遍的优势,让孩子多多的帮助其他小朋友,多多的举手发言,锻炼孩子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