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目标

小学教育专业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其综合素质概括为一个核心、两种水平、六种能力、十二项基本功。

即是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努力使学生达到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备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和讲、写、算、创、教、用、作、弹、唱、跳、画、练十二项基本功。

扩展资料

中小学教育的意义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离不开教育与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撑。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已经凸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

如何把知识产权教育广泛深入到青少年中去,如何将培养创造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制度结合起来,为创新型国家储备基石,这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有关学校的重视。

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教育,有与小发明小创造结合,有与美术小制作结合,有与科技创新活动结合,也有与研究性课程结合,更有渗透到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教育中的。

通过知识产权教育,部分学校学生与教职员工对知识产权的知晓率已达到90%以上,专利申请量逐年递升,创新方案、创造成果、创意作品大量涌现,教师、学生的创新的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现。

这不仅使青少年树立起尊重和保护创造成果的意识,也培养了青少年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学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2
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提出的总要求,考虑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社会各行各业对中等层次人才素质的要求,我国现行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是:

1.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4)培养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初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继续,又是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打基础的教育。它处在从儿童到少年又由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时期,是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时期,也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素质打基础的最关键时期。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在小学阶段使学生“初步”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促进他们的身心进一步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中学教师的职责

职责,是职业的责任。教师的职责便是教师这一职业所负担的责任或曰任务,它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缘由和存在的基础。在我国古代,师为“授业之师”,师者“教人以不及”。韩愈在《师说》中为教师规定了三项职责:传道、授业、解惑。在外国,最早出现的教师便是古希腊雅典伺候奴隶主儿童学习的成年奴隶,称为教仆。而在今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依赖,教师职责已不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递职责,他不仅要完成教学工作,还要承担班级的管理职责,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实现自身的发展。
教师的根本职责,即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他们要通过教书育人来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创造精神财富,培养出合格而优秀的人才。落实到中学教师的工作当中,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实现上述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此,中学教师的具体工作职责是:
1.必须做好教学工作。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体现在教师的工作上首先就要完成教学任务,尽心尽责地把书教好。教书包括两方面内容:从过程看,教书包括指导和组织好课堂教学及相应的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从内容上看,教书是传授好一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帮助学生发展才能,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一名教师如果做了许多其他工作,而教学任务完成得不好,教学质量很差,则不能认为他是合格的教师。搞好教学应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2.做好班主任工作,组织课外和校外教育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3.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中学生合理地安排学习和文体活动,保护学生身体正常发育,促进体质的增强,并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个性。
4.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总结教育经验,并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和丰富教育科学理论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资料:http://edu.nenu.edu.cn/jpk/jiaoshi/two_new/1-3.htm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4

古时候私塾是我们中国教育里面的小学。小学教什么?教伦理、教道德,以这个扎根。希望培养什么样的小学生?就是圣贤的样子,你看他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一举一动很像样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1-20
就是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但现在偏离得厉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