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皇帝自称是什么?妃嫔呢?

如题所述

唐朝的皇帝自称是“朕”,妃嫔在皇上面前自称“妾”,对下自称“本宫”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

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

严格来说,除非僭越或者中国处于分裂时期,否则东亚汉文化圈只有一个皇帝——中国天子,只有一人能自称“朕”。

不过朕是比较书面化的自称,往往仅出现在诏书等官方文书上。在日常生活中皇帝常称"我"、“吾”、“孤”等。


扩展资料:

古代相关自称:

1、古代官员:

(1)文官:微臣,小臣(对皇帝) 下官(对等级比他高的官) 老臣(自己年龄大),

(2)武官:末将(对等级比他高的官),

(3)贪官、宦官:奴才,小的,

2、古代男子:

小生、本公子、本少爷。

3、古代女子自称:

(1)女子自称--“奴家”,

(2)女子谦称--“妾”、“贱妾”、“奴婢”、“妾身”、“婢子”,

(3)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4)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

(5)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妾”,

(6)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7)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8)称对方的年龄(多用于年轻女子)--“芳龄”,

(9)称对方的名字(多用于年轻女子)--“芳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朕

百度百科_自称

百度百科_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2
朕 寡人 孤都是古代君王对自己的称呼。但是在秦以前国君多称自己为“寡人”,秦始皇实现统一以后认为以前的称呼不在适合他了所以改成“朕”;直至南北朝时期又一次大型的纷乱,五胡争霸,大大小小的国家称王或者称帝,部分称王的不以“朕”自称而是称“孤王”。隋唐实现中华第三次统一以后皇帝自称“朕”。而皇室亲王自称“孤”,至宋朝这种品级式的自称就更加明细了。 唐:皇后、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二十七宝林、二十七御女、二十七采女。开元改四夫人为三夫人(惠妃、华妃、丽妃)、六仪、四美人、七才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5-11

一、唐宋时期:皇帝用“朕”的情况增多

到了唐宋时期,皇帝自称“吾”、“我”的情况开始显著减少,不但在正式书面文件中自称“朕”,而且口语里面自称“朕”的情况也十分普遍。但即使如此,皇帝在口语里自称“吾”、“我”的情况也还是大量存在。《新唐书·刘文静传》,唐高祖对刘文静说:“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旧唐书·高丽传》,李勣请求用高丽俘虏随军效力,唐太宗曰:“谁不欲尔之力,尔家悉在加尸,尔为吾战,彼将为戮矣!破一家之妻子,求一人之力用,吾不忍也!”

二、唐朝时期:妃嫔用“妾”自称

1、《旧唐书·后妃传》载,杨贵妃对唐玄宗说,“妾忤圣颜,……无可遗留,然发肤是父母所有”

2、《旧唐书·后妃传》载,长孙皇后对唐太宗说,“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蒙礼待,情义深重”;

可以说,在皇帝面前,无论是宠妃、贤后还是悍后,皆自称“妾”。

第3个回答  2014-04-27
皇上的自称永远是朕,妃嫔自称应该是臣妾
第4个回答  2015-02-01
帝自称:朕、孤或寡人
妃自称:妾 贱妾(不可用臣妾,这是不正确的用法) 本宫(对常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