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翻译

如题所述

我不是你,自然不了解你;但你也不是鱼,一定也是不能了解鱼的快乐的!

一、原文:

战国 庄子《庄子·秋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二、译文:

庄周和惠施在濠水岸边散步。庄子随口说道:“河里那些鱼儿游动得从容自在,它们真是快乐啊!”一旁惠施问道:“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快乐?”惠施又问道:“我不是你,自然不了解你;但你也不是鱼,一定也是不能了解鱼的快乐的!”

庄子安闲的回答道:“我请求回到谈话的开头,刚才你问我说:‘你是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既然你问我鱼为什么是快乐的,这就说明你事先已经承认我是知道鱼是快乐的,而现在你问我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那么我来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岸边知道鱼是快乐的。”

扩展资料

一、赏析:

本文讲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其题虽小,而其旨甚大。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略作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

两人一句接着一句,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针式地把这场辩论深化。庄周肯定人能知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人能知鱼之乐。两人在辩论中所反映出来的敏捷的思路,就使人应接不暇;睿智的谈锋,令人拍案叫绝;丰富的奇想,更能启人遐思。他们两人的辩论,虽则不可能谈惊四座,却也是洋溢着深厚的南华神理、机趣横生的思辨力量和浓郁的抒情色彩,而使文章起到移情益智的作用。

二、人物介绍

1、惠施:宋人,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他在公元前三三四年至前三二二年间(魏惠王后元元年到十三年)做魏的相国,主张联合齐、楚,尊齐为王,以减轻齐对魏的压力,曾随同魏惠王到齐的徐州,朝见齐威王。他为魏国制订过法律。到公元前三二二年,魏国被迫改用张仪为相国,把惠施驱逐到楚国,楚国又把他送到宋国。到公元前三一九年,由于各国的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张仪离去,惠施重回魏国。

2、庄子: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  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