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三清阁历史背景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笔架山三清阁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石结构建筑,整个建筑设计别致严密,集楼台、宝塔、角亭于一体,风格独具。该建筑以道教建筑为主体,集佛、道、儒、伊斯兰多种宗教文化于一身,为中西合壁的上乘建筑。三清阁建筑群的创建者便是晚清民国时期全真龙门派十九代传人朱洁贞和她的弟子孙金言与贺宝江。
  朱洁贞,道号玉清真人,锦西县(今葫芦岛)人,幼年还愿出家,为道教龙门派十九代传人。朱洁贞为寻找修建龙门派道教圣地的福址走了很多地方,光绪庚子辛丑间(1900-1901年),她来到了笔架山。笔架山是海中小岛,常年经受海风吹袭,以致原来岛上砖木结构的庙宇建筑都已破败坍塌。为了建立永久性的海上道教圣地,朱洁贞决定在岛上建筑不用一钉一木的纯石材建筑和汉白玉石像雕刻。笔架山石楼建筑群和石刻造像群建造之初,朱洁贞即确定了选址的宗旨:“笔架山乃一艘大船,在笔架山最高峰建三清阁就是船头的桅杆,北有吕祖亭为航舵。更有天桥通向大海的彼岸,真是登上笔架山,更上一重天。”从其选址的宗旨看,已经在浅表的层面考虑到了环境与建筑相结合后的象征意义。
  三清阁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传说三清阁肇建之初,石料已备好,民工到位,工程就要开工,可朱洁贞仍未拿出满意的图样,直急得她饭水不进,长吁短叹,十分焦虑。一天清晨,她又一次对天祷告,祈求诸神赐教时,忽然,空中出现一阵悦耳仙乐,然后,一座金碧辉煌的琼阁耸立云端,朱洁贞一看,这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理想图样,于是,照此精心绘制出一幅6层封顶、八角外廊式的优美建筑图样。可惜开工后不久,朱洁贞壮志未酬身仙逝。她的弟子孙金言与贺宝江,继承她的遗志,继续营建笔架山这座海上道教圣地。
  孙金言,岫岩县人,原是医生,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来到锦州后,兴办博济慈善会,后拜在朱洁贞门下,成为其得力弟子。贺宝江(一作赫宝江),道名明乐,山东人。原是北洋军阀里的一个师长,厌倦了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的混乱时局,于民国六年来笔架山出家清修。贺宝江在勃利县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产。他把这些土地和财产变卖成大洋拾贰万陆千元,全部施舍修筑三清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至40年代中晚期,终于完成了包括三清阁、吕祖亭、太阳殿在内的石楼建筑群和由几百座汉白玉塑像组成的石刻造像群的建筑过程。
  三清阁建筑群在文革时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1986年锦州市文化局成立笔架山文物保护管理所,直属管理笔架山古建筑群。1988年12月,被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划归经济开发区属地管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