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三抗原有何临床意义?

如题所述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HBVDNA定量、AFP和彩超等,有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和资料显示,定期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医患双方更好地评估疾病状态、选择抗病毒方案、判断治疗效果、更好地把握停药时机。

评估疾病状态:

处于免疫耐受期的乙肝“大三阳”携带者,转氨酶持续正常,HBVDNA复制活跃,大多数超7次方拷贝,乙肝表面抗原精确定量的数值也往往很高,多数超过2万IU/ml。一旦进入免疫清除期,谷丙转氨酶持续或者反复升高,HBVDNA定量的数值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往往也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和起伏。

小三阳或者小二阳的患者,经常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定量,联合肝功能和病毒量,可以更好地判断是携带者还是肝炎。

选择抗病毒方案:一般来说,乙肝表面抗原定量的数值越高,干扰素治疗成功的概率就越低。抗病毒治疗前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对于决定治疗方案意义很大。“小三阳”或者“小二阳”肝炎患者,医学上称之为HBeAg阴性慢性乙肝,干扰素治疗的短期疗效较好,但是停药后复发率非常高,一般建议首选恩替卡韦或者替诺福韦治疗。“小三阳”肝炎患者如果治疗前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低于 1500 IU/ml,选择干扰素治疗的复发率将大大降低,而且干扰素治疗后获得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的概率也比较高,此时就可以考虑尝试干扰素治疗。

判断治疗效果:每三个月定期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水平,对于个体化制定干扰素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是疗效不佳者决定提前终止干扰素治疗的关键性检查指标。

在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中,疗效好的患者不但表现为HBVDNA定量明显降低,乙肝表面抗原定量的数值也会大幅度降低。抗病毒治疗后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定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水平是判断疗效、预测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最重要的指标。

更好地把握停药时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时间很长,把握停药时机很重要。“小三阳”或者“小二阳”肝炎患者需要服药至乙肝表面抗原清除,并且经过一年半以上的巩固治疗才能考虑停药观察,定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可以大致预测停药时间“大三阳”肝炎患者即使服药至转成“小三阳”并且巩固3年以上,停药后仍然有较高的复发率。有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大三阳”肝炎服药至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小于100 IU/ml并且 HBVDNA 小于20 IU/ml,经过适当的巩固治疗,可以考虑尝试停药观察,可以大大降低停药后的复发率。随着对乙肝表面抗原研究的深入和新的临床研究数据的更新,乙肝表面抗原定量用于监测和指导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意义会越来越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0

无症状携带者患甲型肝炎时仍能检出HBsAg阳性,但所患并非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体(抗一HBs)是保护性抗体,反映机体对HBV的抵抗力。乙肝核心抗原(HBcAg)存在于肝细胞核内,血液中不能检出。乙肝核心抗体(抗一HBc)在血中可检出,阳性说明机体正感染HBV,它是一个比HBsAg更敏感的感染指标。最近已能检测抗一HBclgM,为乙型肝炎急性感染的标记。乙肝e抗原(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的血清内,e抗原是否阳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HBsAg滴度的高低,和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亦有关。最近上海医化所用不同方法查各类乙屏病人和带毒者,琼扩法e抗原阳性率18.6%,ELISA法为82.3%。现已证实e抗原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内,为分子量19.000的多肚。因此过去把e抗原看成是乙肝的一个传染性指标、病损指标和预后指标,看来不能绝对化。

第2个回答  2018-01-10

首先,乙肝两对半是一组常用的检测乙肝感染状况和免疫状况指标的简称,包括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代表已感染乙肝病毒,伴e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即俗称的“大三阳”,伴e抗体和核心抗体即俗称的“小三阳”,此时再注射乙肝疫苗已经无效。表面抗体阳性代表已有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以是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此时其他指标均阴性;也可能是自然感染已经康复的标志,此时伴有核心抗体阳性。这两种情况下均不需要再接种乙肝疫苗。因此乙肝疫苗接种前一般先化验乙肝两对半,可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由于乙肝疫苗安全性非常好,根据各地携带率的不同,也有推荐不化验,直接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