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个回答 2019-07-07
应该,那样孩子才会有动力,但是如果家长做不到,就不要答应那些要求。都说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不可能天天跟着,还是需要家长教育的。
怎么样教育孩子,听到最多的不是表扬,不是鼓励,而是批评,打压!这样对孩子好么
想让孩子能够彻底改变,最好的做法就是对孩子进行彻底的表扬。
孩子犯了错,这时情绪是最低落时刻,再批评可能会让孩子的情绪雪上加霜,过于关注自己犯的错误,而不是聚精会神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实大家想想小时候咱们爸爸妈妈对咱的批评,是不是单纯懊悔去了,而没有去想如何去弥补当前的错误呢?
批评只会让孩子聚焦自己受的惩罚上,而不会聚焦到犯错的事情上。
所以咱们就不要再犯过去的错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讲述一些孩子曾经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来赞赏孩子,让孩子想到自己拥有力量去重新解决或者修正当前的问题。
这实际上也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孩子在以后的团体生活中,同伴或许会犯错,但是这时孩子跟同伴的沟通是彼此支持,而不是相互攻击,,让团队合作更紧密。这可以称之为情商的一种,或者另外一个称谓——宽容。
要咱们每次都做到不批评,只是表扬,其实很困难,毕竟发火时最简单的方式。咱们可以慢慢来,让自己逐渐适应多用赞赏来替代批评,鼓励孩子积极应对错误。
第3个回答 2019-07-06
父母对内,子女无论有多努力,好像在父母口中都很难得到肯定,还动不动得到一句“我对你很失望”之类的话;
父母对外,很享受别人对自己小孩的赞美,但是从来不会对外说自己小孩一句好,全是揭短。
01
姜文做客《十三邀》时,当被问及“你这么多年,遇到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他竟然说到,“和母亲的关系一直都处不好,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情高兴。”
作为中国最有个性的演员兼导演,即使获得再多的影帝,也无法掩饰内心得不到母亲肯定的遗憾。
总之,不管是他考上中戏,还是买了房,每当他兴高采烈想要分享快乐给自己最爱的人——妈妈 的时候,总是受到对方毫不留情的打击。
若说娱乐圈最有名的才女,相信非徐静蕾莫属。徐静蕾人长得漂亮,会演戏,会拍电影,会写书,还因为一手好字开创了“方正静蕾简体”。
可就这样一个公认的才女,却因父母的打击式教育而深深自卑,一度怀疑自己,甚至差点放弃学业。
某访谈节目主持人问她,你这么优秀,小时候父亲一定会常常夸你吗?
徐静蕾毫不犹豫地回答“从来没有”。
打击式教育下的徐静蕾,自卑情节根深蒂固。即使拍了《将爱情进行到底》名声大噪,仍然对拍戏没有信心。
徐父给出的解释是,谦虚是美德,批评是鞭策,我这样做只是想让她更优秀一些。
孩子最重要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很多是来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励,这是孩子一生温暖的底色,也是行走一世的重要力量。
而持有固定型思维的家长总会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无论孩子做得有多好,获得多少成绩,却总也不得到肯定和赞许,最终在孩子心底留下伤痕。
02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类不常赞扬孩子的父母,连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都显得非常吝啬。
前段时间回老家参加婚礼发生这样一件事情。
我的一位堂哥是伴郎,自然少不了挡酒.几小杯白酒下去,又吃了点虾,突然过敏了.....脸红,眼睛红,嘴巴肿,看上去很吓人.
正在我们询问堂哥身体哪里不舒服的时候,我堂哥的父亲,也就是我伯父过来了.
他看了看我堂哥,得知他是虾过敏,便冷笑了几声......
我当时,真的惊呆了!
这是一个做父亲该有的表现吗?为什么一句关心的话语都没有,也不问问儿子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最后,是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陪着堂哥一起去医院打了抗过敏针.而我伯父也没有露过面.
这件事情之后我就在思考,老一辈父母对子女的爱似乎真的有点畸形。
第4个回答 2019-07-06
对于该不该表扬孩子这件事情,我觉得不应该存在争议啊。孩子肯定是需要表扬的,但是表扬归表扬,做错事了该批评的也要批评。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讲,鼓励表扬性的语言有利于促进一个人把事情做得更好。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呢,你的肯定和鼓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表扬孩子也是有技巧的,表扬鼓励也要在点上,而不是盲目地只知道说你很棒,你真聪明,你好厉害,这样的表扬不值得提倡。比如,孩子主动帮着做家务了,你可以夸孩子真懂事,或者给予一些物质上的奖励;孩子主动分享自己的玩具领取给其他小朋友,你可以夸他真棒,懂得跟别人分享(很多道理很多事情很多话孩子都是理解的,不要低估他们的能力)……对于孩子做得好的事情,我们家长给与鼓励和肯定,能够促进孩子去做更多的好事情,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肯定会有犯错的时候(大人也没有全对的啊),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也不能姑息,该批评的还是要批评的,把他们往正确的道路上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