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动》是根据哪起真实事件改编的?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破冰行动》是根据雷霆扫毒12.29专项行动改编的。涉案村庄为博社村,位于广东省陆丰市三甲地区,这个村子里铺满了反对制毒的标语和“无毒家庭”的牌子,无一不在昭示着这个村子和毒品的联系。

博社村多为狭窄的小巷,错综相交,三轮车承担了主要的交通职能,交通不便,村子里的村民宗族关系网络复杂,互相掩护,村民的法律意识又弱,认为“制点毒”没什么大不了,由此,一个“制毒”的小苗头很快发展起来。

当时,博社村的“制毒”几乎是一种半公开的状态,村子里的大部分人都和毒品有联系,许多陆丰市的出租司机也参与了运输的环节,雷霆行动当天,警方缴获冰毒近3吨,原料20余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6

根据广东汕尾那边一个叫做博社村的制毒村改编的。

实际真实案件中的情节比电视剧里的惊险得多。

当时上海警方的一组抓捕民警在汕尾警方的配合下,驱车进入博社村,对掌握的一名毒贩进行抓捕。当民警们在毒贩家中将其抓获,准备驱车离开时,早已尾随而至的数十辆摩托车霎时间将警车团团围住,每名驾车者手持棍棒砍刀,村道两旁的屋顶上落下疾风暴雨般的石块和水泥板,将警车砸得坑坑洼洼,当时村支书蔡东家也站在摩托车队后面。

剧中毒贩林胜文在被审讯时公然向警察行贿,宣扬“你们领导拿了300万”。

在真实案件中,就有公职人员收受500万元放走毒贩。贩卖制毒原料麻黄素的上家林凯永,曾用车载着2520万元现金和1公斤麻黄素,在深圳某治安检查站被查。

当时,负责该检查站的站长林坤松拍板,让林凯永"交钱走人",最终双方500万元“成交”。林凯永全身而退,私放林凯永的检查站官兵将500万元瓜分,就连在旁边“听了一耳朵”的司机林某,也分得了10万元。

第2个回答  2020-05-18

《破冰行动》原型是2013年广东省的“雷霆扫毒”行动,其真实情况比《破冰行动》更加惊心动魄, 2014年4月CCTV7的《军事纪实》栏目播出了关于这次行动的纪录片,片名叫“围剿广东第一毒村”。


一、组织性极高的博社村,想要一举抓获,难!


博社村是广东省的一个小村落,也是国家两次点名的重点扫毒对象。博社村几乎每个家人都和贩毒扯上关系,警方多次侦查都遭遇袭击、反抗,村民不管不顾朝警员身上、警车上扔石头、废品,因为人数众多,根本无法逮捕挑事者。但有卧底打算潜入博社村取证据时,身为村长的蔡东家就极力阻拦,并通过在村中设立多个暗哨检测警方行动,每次都能悄无声息的掩埋制毒工具,罪行昭昭却苦于无逮捕镇证据,让广东省本地扫毒警员着实抑郁。

蔡东家作为制毒团伙的幕后黑手,勾结相关人员,总是通过各种办法把那些因贩毒入狱的博社村村民给挖出来,因此他本人的威信很高。洞悉这其中的利益链,“雷霆扫毒”行动命令下达,开始不惜一切代价、排除万般阻拦,甚至派出武警部队,一定要把这个博社村的毒窝彻底铲除干净。


二、警方从蔡良火等几个案件入手,抓住制毒头目博社村村长蔡东家。


“擒贼先擒王”,蔡东家必须第一个落网,才能对毒窝中的小喽啰们一网打尽。就在警方考虑怎么拿到蔡东家贩毒的证据时,蔡良火在外落网了。蔡良火是蔡东家的堂弟,常年在外地给博社村的毒品寻找销售渠道,当蔡东家得知蔡良火落网,立刻赶去惠州,想要解救出堂弟。没想到警方设下陷阱,就等着蔡东家自投罗网,兄弟两人会面时,警方瓮中捉鳖,立刻用确凿的证据将两人都关进看守所。抓住蔡东家之后,“雷霆扫毒”行动就正式开始了,设备齐全,有装甲车、全套器械、勘察机等。


三、凌晨展开收网行动,一举拿下。 


这次收网行动出其不意,选择在凌晨两点进行,在指挥官一声令下,全部兵警有序陆续开始包抄博社村,将村落围个水泄不通。根据之前勘察出的大型制毒点,兵分几路逐一抓捕。在抓捕过程中,还发现有不少人家藏有非法弹药枪支,如果不是警方趁其不备探入毒窝,可能还会发生危险的枪火冲突,当“雷霆扫毒”的指挥官在叙述时还后怕不已。

从凌晨两点一直到上午十点,扫毒行动完美收官,这次一共缴获了三吨左右的毒品,彻底清扫了博社村大毒窝,是“雷霆扫毒”行动的里程碑。

第3个回答  2019-06-25
是根据下面的这个事件改编的,就是2013年12月29日,禁毒部主任区邱伟决定以军事演习的名义异地用兵,从其他省市调度武警官兵来围剿博社村。
第4个回答  2019-06-25
是根据广东省的一次大型扫毒行动改编的,具体情况就是广东省的一个村庄全部参加制毒,被我武警公安以雷霆之势剿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