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一类的作文五百字左右

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一类的作文五百字左右

第1个回答  2018-05-16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第一轮胖墩儿获胜。胖墩儿刚想去
门墩上拿“枪”被小嘎子制止住了。他不服气地对胖墩儿说:“三
局两胜,你才胜一局,我们再来比试比试。”
“你刚刚没有讲三局两胜啊。”胖墩儿反驳着小嘎子。
“可我也没讲一局定胜负啊。”小嘎子理直气壮地说。
胖墩儿拗不过小嘎子,只好答应了小嘎子。胖墩儿一闪身脱了
身上唯一一件背心,虎视眈眈地看着小嘎子,做好了对战的准备。
小嘎子呢?他双眸冒着怒火,咬牙切齿地看着光溜溜的胖墩儿
,脱掉了单褂儿,狠狠地往地上重重地一摔。
俩人虎势一站,双手打上对方的肩,头顶着对方的头,转了三
四圈,最终扭打在了一起。
起初,小嘎子察言观色,精力旺盛,似乎很占了上风。可渐渐
,小嘎子体力不支,让胖墩儿有了可乘之机。胖墩儿骤然把他从地
上拎起来,小嘎子挣扎着想要逃离胖墩儿的“魔爪”不料胖墩儿使
出“铁头功”将他顶到头上。这时,有的孩子为小嘎子助威,有的
小伙伴为胖墩儿呐喊。小嘎子听到了助威声,一下子来了劲儿,硬
是把胖墩儿的头往下按,胖墩儿被逼得没法,只好将小嘎子放下了
,小嘎子还没站稳,就被胖墩儿推了出去,小嘎子硬是抱着胖墩儿
的腰不放,俩人一起在地上滚了好一会儿,吓跑了地上的鹅。
半晌,胖墩儿才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举起刚要爬起的小嘎子
,拽着他往头上一举,小嘎子不停地反抗,可根本是徒劳无功。小
嘎子既不想输掉“枪”,又没把握可以胜利,便狗急跳墙,在胖墩
儿的肩膀上狠狠地咬了一口。
胖墩儿倏地放下小嘎子,抚了抚肩上的咬痕,恨恨地骂着小嘎
子:“你属狗的?!到处咬人!”
小嘎子只好低着头,红着脸走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27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

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学习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其中的一篇。教学时,我主要围绕“小嘎子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小嘎子的这些性格

特点?”来展开教学。

一、抓关键词体会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词语运用得生动形象,抓住这些关键词语,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比如:学生品读“猴儿似的蹦来蹦去”一词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走近小嘎子,用眼睛去发现,去观察,体会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嘎子,我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放到它所在的那句话中去,一边细细品读,认真品味。“猴儿似的蹦来蹦去”就是作者运用的很准确的一个词语。学生从字面中的“猴儿似的”,看到了嘎子机灵敏捷、富有心计;从眼神揣摩心理,想到了其丰富的内心活动。这样一来,学生仿佛看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嘎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可以更形象地解读文本。

二、理出文章精彩的表达手法。

文中描写人物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把表示动作的词找出来,读一读,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动作描写“推、拉、拽、顶、扳”和“推、别”,更是准确、生动,让学生抓出这些关键词,体会不同的动作体现不同的人物特点,作者用词准确,并相机梳理写作方法,进行归纳。

文章中还有大量比喻句,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我让学生一一找出来,并集中出示,让学生通过读,悟出形象的比喻可以使人物特点更加鲜明。

三、拓展,丰富学生心灵。

因为是小说,分析人物形象很重要。主人公的性格又都是复杂的,针对原文只是小说的一个片段,所以让学生阅读原版的第二次摔跤的过程对学生感受多元的人物形象是个帮助,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就会建立在多元的思维中,而不是一味的肯定或者否定,这对于学生成长是

有帮助的。

四、学习写法,学以致用。

了解了人物形象,就归结写法。再请两位孩子掰手腕儿,其他孩子留心观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练习写作。有半数孩子能恰用修辞,准确用词,抓住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再现掰手腕儿场景。

五、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1.课堂每个环节之间衔接不够连贯,过渡语使用较少。

2.有部分学生自学程度不够,不能主动交流。

3.时间把握不够好,指导学生写片段草草了事,时间仓促,没能当场习作。

4.体会人物形象时,注重了动作描写,而忽略了神态和心理描写。

5.文中有些精彩的地方没能指导读出感情来,朗读形式较单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