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明明手握百万部队,为何还要退位,而不是奋力一搏呢?

溥仪手握军队为何还要退位?

这其实是由于他心中很清楚,在当时那样的一种状态之下,他已经处于穷途末路的状态了,所以说即使手握百万大兵,他也不会轻易的去进攻。其实在傅仪他当时所面临的那一种状况是让人感到非常的感叹的,他当时在继位的时候,由于年纪比较的小,所以说他其实就是一个表面上的皇帝,实际上的政权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在他的手里。

而是由其他的朝廷大臣来替他掌握当时的一些局势,而他不过就是一个被安放在皇帝之位的傀儡而已,并且作为一个小孩子他对于天下之中本来就没有太多的想法,一切决定与其说是由他做出来的,倒不如说是由于其他掌控他的大臣做出来的决定。



他本人其实参与度相对来说比较的低,再加上在当时的那一种状态之下,其实无论他手中有多少的部队,想要去反抗的话,依然是一种不可能的局面。首先一个朝代如果说想要稳固的话,那么首先就要有稳定的民心,只有百姓都认可这样的一种统治,才能够让这样的一种统治得以持续下去。

但是在当时的那一种状况之中很明显的就是百姓其实都已经并不支持这样的一个朝代存在,大家都期待能够自由民主,能够破除现在的这样一种局面。那么在民心失散的状况之下,想要继续去稳固自己的统治政权的话,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说他最后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9

当时的局势下虽然说傅仪手中握有百万的部队,但是为了让他百万部队还能够生存,所以他选择了退位而不是奋力一搏。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军事战略一般都是比较重要的,而傅仪虽然说有百万的重兵在手中,但是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毕竟他也不是一个神人。他不能够拿着这百万人的性命去拼死一搏,毕竟这是百万条人命,对于他来说或许他的士兵更加重要。

而这些所谓的胜利在他眼里根本就不值一提。所以,他在最后选择了退位而不是奋力一搏。在当时的局势下,傅仪就算用百万的部队去奋力一搏,胜利的几率也不是很大。所以他觉得自己的胜利并没有什么所需要的,对于这些士兵来说,他们也有家人,对于国家来说,就算是最后战争胜利了。

但受苦的还是百姓,所以在他看来的话,这百万的部队也相当于是整个国家的人丁所以在最后他选择了自己退位而不去奋力一搏,他觉得这些都是一个能担当起国家的人才会做的。他觉得自己这样做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对这个国家才能够算得上是负责。

这样的局势在古代来说一般的人都是会选择奋力一搏的,都是特别自私的,而富义却是不一样的选择,毕竟她所在乎的和其他相相所在乎的并不是一样的。这样人们对他也算得上是一种相信一种信任呢,在之后人家虽然不能把它当做一个恩人,但是也没有人会去仇恨他。

第2个回答  2019-10-02
溥仪明明手握百万部队还要退位,而不是奋力一搏,是因为他知道了自己的局势。
第3个回答  2019-10-02
当袁世凯迫使溥仪退位时,他基本上没有抵抗多少,只好把爱新觉罗的江山交给另一个认为自己可以安度余生的人。根据溥仪退位时签署的圣旨,退位的溥仪仍然可以住在紫禁城里,过皇帝的生活。至于生活费,都是由民国政府提供,袁世凯每年都向溥仪拜年,表示重视。
第4个回答  2019-10-02
溥仪没有一颗争夺的心,再加上当时军队人多但是都太过腐败,无一战之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