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下,小学中学时段素质教育需要怎么进行?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素质教育是什么,和为什么会应运而生,最后我来告诉你怎么做,素质教育的产生与重视和教育改革的脚步大致是同步的,一共有四个时间节点,简单的来说从双百方针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口号一直存在,素质教育的呼吁也一直存在,但重视程度始终不够,一直说应试教育不可被取代,不可被取代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被社会需要,关注教育的话就知道,体育,美术,音乐都开始渐渐被纳入考试范围,不要将所谓应试和素质教育分开,刻板印象,这本身就是违背素质教育的表现,要帮助孩子从所谓应试教育中提取出素质教育点。

简单举例,语文和英语都是语言文化学科,而为什么有的孩子偏科严重,这就是迁移能力的问题,素质教育不是会唱歌跳舞,而是能够具有社会性的素质素养,能力体现占据其一,反过来说,为什么要学唱歌跳舞,因为歌曲也好舞蹈也罢本身也是人类发展文明中高度浓缩的艺术形式,是表达的一种渠道和方式,那么你说是不是将这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融入到孩子的学习中会更好?

我们又常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能抵抗社会的压力云云,那么其实是不是可以让他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和同学关系这些转化为能够融入人际关系的能力?那么短则9年义务教育,长则一生的学习研究,这种长时间的考验是否是毅力的训练?这本身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毅力,看到自己的成就与成果,孩子自然学习成绩提高,心甘情愿的思考,这又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塑造了三观,大家说的所谓应试教育其实指的应该是纸面上反应的分数,而素质教育其实就蕴含在孩子的学习过程当中啊!

所以,素质教育对于家长而言不用刻意为之,而是要好好把握孩子这一段经历和时间,把孩子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认真思考和分析,有条件的可以报名一些文学或艺术课程进行补充,但在挑选过程中要注意,素质教育更重视孩子的能力汲取,不是会唱一首歌跳一支舞画一幅画,更多是提取学生鉴赏能力,学习能力等迁移到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去,而孩子长大了又要具有社会性才能在社会立足,总而言之,应试也好素质教育也罢是为孩子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注重能力的培养,注重孩子细节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孩子的吸收这就是素质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18

我们平时讲的应试教育,也就是中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其实,我觉得你的问题应该是想知道在应试教育阶段,我们的关键应该是做什么?是成绩吗?你肯定属于两个阵营。排名第一。目前各个学校的招生和选拔工作基本上都是以成绩为标准,这是最基本的层面的问题。如果连最基本的水平都达不到,那就会直接被排除在外。

直到毕业进入工作,很多公司其实都是以这种方式作为选拔标准的,你要拿出过去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你是否有真正的经验。这就有了一个硬性的衡量标准,这就是公平的前提。结果不是第一位的。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孩子应该以多元化发展为方向,成绩不会成为唯一的基本条件。

在当今社会,智商和情商是同等重要的。在教学阶段,智商可能比情商高,但到了成熟社会,情商会比智商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从以质量为导向的教育阶段开始,这样在未来的社会中,我们的表现就不会是第一人。 :以质量为导向的教育代表着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自由发展。教育部已经迈出了一小步,那就是今后高考将根据喜好和专业设置录取分数线。比如说你将来想在化学方面发展,化学的分数就占70%,其他的分数就占30%。所以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培养孩子。


学习永远不会太晚。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要。素质教育也是如此,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提高教学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以上是我对做好素质教育工作的个人看法。


第2个回答  2022-01-18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将这些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中,比如说多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让孩子去传统的学习,而让他有更好的方法去学习,不要束缚了孩子的发展。
第3个回答  2022-01-18
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和孩子们开玩笑,也可以多讲一些笑话,这样的话就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进行,而且也会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一些素质教育。老师在生活中应该以身作则。
第4个回答  2022-01-18
可以由家长来完成,在孩子回家的时候,家长应该尽可能的和孩子说一些道理,带着孩子做一些孩子喜欢做的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