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耐力的中国市场

如题所述

2005年,倍耐力在进入中国之初便选择在山东建厂。在倍耐力很多员工的眼中,山东人性格中的某些特质,如豪爽、好客与意大利人都很相似。2007年末,倍耐力在山东建立了在中国的第二条轮胎生产线——子午线轿车轮胎生产线,正式投产高性能轿车轮胎,此举意味着倍耐力第二轮扩张计划的开始。
而此次合作伙伴的选择速度,时至今日还为倍耐力员工津津乐道。“当时我们将想要找合作伙伴的信息发布出去,现在兖州工厂的厂长看到后直接和我们联系,白贝考察后觉得不错,合作一拍即合。”倍耐力市场总监李瑞对当时的合作还记忆犹新。“白贝没有外企领导人的傲慢,在他看来,能够做好事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做事没有一点官僚的作风。”
然而,即便如此,在全球排名前十位的轮胎企业中,排名第五的倍耐力比别人晚了几乎10年时间才进入中国。1988年米其林就已来到中国,整整早于倍耐力18年,而普利司通、固特异、邓禄普等品牌也通过广告等营销手段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很强的影响力。
但面对此景,作为后进入者,白贝似乎并不着急。“中国的发展确实让我们感到吃惊,但我认为,过于冒进的发展对于企业有可能也是一种伤害。”在白贝看来,较高的增长率确实值得追求,但高增长率往往不可为继。
2009年年底,白贝由中国区CEO荣升为亚太区CEO。2010年6月,倍耐力于北京正式推出了中文标识发布会。虽然白贝对外界宣布这个新标识的发布跟销售业绩并不直接相关,但难免让人联想到这是倍耐力对中国市场的发力信号。
“我们原来的名字标识在全世界推广没有任何的困难,但是我们在中国,让中国人能记住这个标识遇到了一点困难。”无论怎样,将标识变得更有可读性和可识性的倍耐力希望自己更加本土化。
面对“倍耐力未来在中国市场的规划”这样的问题,白贝信心满满。首先,倍耐力的产品始终定位为高档跑车、轿车与摩托车配件,其目标消费者为高端消费人群。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体育与时尚是引爆力最强、影响力最广的两个营销平台。因此,参与各种体育赛事对倍耐力品牌在中国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具体来说,倍耐力的着力主要从两个方向开始,一是从原配市场,一般轮胎三年到四年都需要更换,如果在轮胎的使用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一般的消费者都会继续使用原来的轮胎。第二则是替换胎市场,在未来的三年倍耐力会将其零售网络扩大到今天的3倍,将零售网络铺到全国各地,而这将大大方便替换胎消费者购买,再加上倍耐力前期市场的推广活动,无疑,对替换胎市场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