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考研经验?

如题所述

前言介绍

一个专业招生多,它自然就成为热门专业!但是热门专业不等于与好专业,冷门专业同理不等同于差专业。热门的衡量标准是数量的多少,而好不好其实是一个质量标准!所以别觉得报考某专业的人数多,就是好专业!好不好需要看他的就业率、发展前景和薪资水平。择校择专业要多看量化的数据信息,在考研文库就有很多整理好的招生资料,都是很好的参考素材。

大家好,我是已上岸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姐,专业课140+,总成绩400+,如果有学弟学妹想考北理的871管理学,希望我以下的一些备考经验可以帮到大家。

报考原因:

我报考的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硕,选择报考北理是因为它是在北京的985学校,我的本科不是985的,之前有浏览过一些职位的招聘要求,比较理想的岗位都要求985硕士,因此决定提升一下学历,选择北京这个城市是因为对于商科来说,一线城市的机会也多一些。

(2)专业近几年报考情况:

工商管理(专业代码:120200)专业从2019考研开始分数线提上来了,高分也一下子就变多了,2019年考研进复试线是380分,有23人进复试,最终录取人数为19人;2020年考研进复试线是383分,进复试24人,最终录取人数是18人;2021年考研计划招生18人。

对于一个北京地区的985理工类大学的偏文科专业,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北理的工商管理学硕的考研难度为中上等,难度可能比不过清北人贸及央财的管理学硕士,但也正是因为它是一线城市985理工类大学的偏文科专业,会有很多人冲着这一点来报考,它也是许多第一年没能考上名校人二战的高性价比选择,近几年考研人数持续大幅增加,专业的分数线也越来越高,所以它的整体考研难度还是偏难的。

(3)专业近几年考研变化:

工商管理专业考研最大的变化就是专业课方面,原本专业课有871管理学和873经济学两门,二选一即可,但是2020年考研在9月份招生简章出来的时候才得知取消了873经济学,从此专业课只有871管理学一门,这真的对当时2020年考研一开始准备873经济学的同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871管理学是一门文字居多的专业课,以背诵为主,不过近两年的试题也开始出的灵活起来了,考试出的不一定是刚好背过的,难度也有在增加。

专业课:871管理学

(1)专业课参考书籍:

乔忠 主编:管理学(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11月

戴淑芬 主编:管理学教程 (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

(2)考试内容

管理的基本概念、组织管理的环境,中外管理思想发展史和各种管理理论、管理的计划职能、管理的组织职能、管理的领导职能、管理的协调职能、管理的激励职能、管理的控制职能、中外典型国家及地区的管理形式和特点、管理种的伦理道德问题、21世纪管理的发展趋势等。

考察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综合论述题

(3)复习经验:

管理学是以背诵为主的一科,试卷中计算题占40分,其余的都是纯文字的题,要把考纲中的知识点背熟,因为是背诵为主的一门科目,我们可以从7月份开始学习,当然越早越好。

第一阶段,先看一遍乔忠的课本,以乔忠为主,戴淑芬管理学教程为辅。

第二阶段,可以上手理解背诵手册(没有背诵手册的自己整理一下知识点,不过有点浪费时间),结合记忆,书上的课后习题最好再看一下,然后再整理一下别的可能考到的知识点。

第三阶段,多背几遍知识点,背到烂熟于心,再结合历年真题进行记忆,真题答案大家可以去任何机构购买,有时间的话可以买答题纸模拟一下,看看每个题的时间分配。

最后一个月看计算题,时间也是够的。计算题的题型包括盈亏平衡分析法、决策树、运筹学、不确定型决策等等,大家可以找历年真题来看,一般来说考察的较为基础,不会太难。

我用过的比较好的教材,陈剑《数学高分指南》这本书比较容易,第一遍复习的时候可以刷。

老吕《母题800练》每一种题型大概都会涉及到,第二遍复习时使用,建议多刷几遍。

陈剑《历年真题名家详解》这本书按照知识点归类的题型,但是不建议在第一次做真题时使用。

不管是第一遍掐时间做题,还是第二遍第三遍分析出题人套路,使用简单的真题试卷都是最方便的。

逻辑没有捷径可走,刚开始正确率很低,但是后期做得多了之后就好很多,关键其实还是多练。对于每一道题,题目的类型,题干的信息,每个选项的对错,都要搞明白,不然下一次再做还是会错。

老吕的书每一章后面都有自测,做完后可以统计一下正确率,就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一类题型。这个很有用,因为可以对症下药。

逻辑重在理解,短时间内要提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建议大家早些准备,如果比较薄弱可以多花点时间。逻辑的题型真的不多,如果你仔细研究真题会发现很多重复的题目,换汤不换药。要把每道题目都研究透了,举一反三。

当然,如果有时间,逻辑也可以有一个错题集,这个错题集基本上就是剪书了,因为逻辑的题目往往很长。

写作的话应试的话比较推荐赵鑫全老师,

也有推荐陈君华,但是如果想真正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和方式,我还是比较喜欢王诚老师,没有绝对的标准选一个合适的就好。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话,你在做逻辑题时如果能仔细分析出每一个题的选项,为什么不能选这个,是什么原因,这样训练多了你的论证有效性分析就自然不会差了。论说文的话关键是审题立意,不能跑题偏题,思想正确阳光,再背一些事例一般大家分数差得不会特别大。

考研作文切忌堆砌辞藻,用华丽的语句来表达你的思想某些程度上会反映你逻辑上的不严谨以及理性思维的缺失,所以大家千万不能用高中的方式来写考研作文,而且论说文和高中时写的议论文也是有差别的,不要把文体都给弄错了。

最后最为关键的就是一定要自己动手多写,这样在考场上才能真正游刃有余。

政治

考研政治我开始的比较晚,暑假大部分的时间都给了数学,所以从9月开始学的政治。

第一阶段:看两遍肖秀荣精讲精练(第一遍看绿色字体,看的时候马原部分有点难可以结合徐涛视频理解,看完一章做一章1000题;第二遍可以只看自己画的重点,也可以再做一千题,没时间可以只做错题);

第二阶段:腿姐的30天七十分其实挺好的,题目难度接近真题,还都是重点题,有必要做一下,我当时时间不够就做了一遍,但如果有时间的话建议多刷一遍。

第三阶段:做各大老师发的预测题(蒋中挺,腿姐,徐涛,石磊等等),这时候可以买那个网上小程序,淘宝上就有,上面有名师的预测题,看书累了的话看会手机做会模拟题;肖四肖八不说了必做。大题我就背的肖四分析题(不过今年肖秀荣被反押题),买个研小白那个总结的肖四分析题,上面写的比较有条理方便记忆,也不破坏肖老的原答案。

英语一

我的英语向来不太好,只能说点自己的反思吧。

参考书目:必备张剑黄皮书。

学习方法:首先明确单词语法是基础!单词早点开始背,一直背到考前。语法也在刷题开始前结束。语法不好的真的该去听听网课,我是语法小白,听后真觉得醍醐灌顶!有没有书问题不大,做好笔记就行!

其次就是阅读了,包括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新题型、翻译。个人以为,不要过分追求技巧,脚踏实地地做,技巧只是锦上添花。用好黄皮书就行。大家应该会收到很多唐迟老师的安利,关于技巧视频,可以在第一次做完之后且错误率比较高时听一听方法,但依靠它取得高分是不可能的。

最后是作文,包括小作文大作文。

小作文主要是书信,英语一最近都很固定,告示也比较火,但2020考过2021再考可能性不大,除去书信,其它的比如备忘录等,准备全总是没错的。小作文形式套话大于内容,小作文更看重书写规范,这里市面上比较火的老师的课都可以跟,或者直接用作文书,把所有类型都整理好。整理后就根据真题从最早年份开始写,并且可以加入英语二的练笔。考前可以看周思成老师的押题班,我觉得很准,这两年都压重了。小作文的准备相对来说是比较省力的。

大作文主要是收集并整理主题词。对于想达到平均分的,市面上比较火的老师跟他们的模版就可以了,而对于想拿高分了,必须通过自己摸索,琢磨出一套个人的模版,这里就不赘述,因人而异。

数学三

得数学者得考研绝对是确确实实的经验。很多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就学完了高等数学上册,寒假期间需要把上册课本的知识吃透,知识点应该做到一丝不漏。

第一阶段:高数和概率跟的张宇,张宇的三十六讲;

线代跟的李永乐,他线代讲的比较详细,跟他还是挺好的;

其实真的不在于跟哪个老师,一定要自己多理解,不要只听老师讲,最好自己做一遍题。可以一开始听他们讲一遍视频,然后自己再独立做一遍题,这样才化解成了自己的东西。

第二阶段:做真题近十年,也可以做近二十年。真题比较基础一些,但是有的思路很重要。

第三阶段:最后两个月,我觉得比较重要,做各大名师的预测卷就行了,就是不断模拟不断深化的过程(李林四套六套,李永乐六套,李正元五套,合工大共创和超越,李艳芬三套,张宇几套)张宇我没做过,不过应该不错。合工大超越太难如果实在不愿意做就别做,不然心态容易崩,李艳芬也偏难,优先级我觉得是李林>李正元>合工大共创>李永乐>合工大超越>李艳芬。如果这些模拟卷都能基本做完并且考130以上,考试的时候保证会考的很好。

PS:如果对数学不感兴趣或者学起来十分吃力的话,我建议尽早转变备考方向,我本人就是十分典型的案例,因为对数学不感冒,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痛苦,最终还是选择放弃。如果你还是要考,或者不得不考,那么不要自己闷头学,在新祥旭找个老师一对一的带你,这个时候我不推荐大班课,因为你的基础不好的话,是需要更强的针对性去补差的,大班课除了上课,大部分还是要靠自己。

复试情况(线上复试)

(1)复试内容:专业课四选二复试主要内容分数占比:英语口语(20%)、专业知识测试四选二(40%)、综合能力测试(含科研潜质、表述能力、目标志向、心理素质等40%)。

(2)复试具体内容及流程:

1 考生以PPT(提前准备)方式介绍5分钟,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本科期间专业学习情况,参加科技创新或科研情况、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毕业设计或工作经历、专业优势和个人兴趣,以及今后目标志向等方面情况(不限这些方面,但不能超时);

2 考生从专业知识题库中随机抽取至少三道题目并进行回答,时间不超过15分钟;

3 复试专家围绕考生基本情况介绍和专业知识回答情况进行提问,考生进行口头回答,时间不少于5分钟;

4 复试专家从事先准备的英语题库中抽取试题用外语进行问题,考生用外语回答,测试考生的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时间不少于10分钟。

三、鼓励

每个人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能达到八小时或者以上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有效学习时间不是坐在自习室玩手机的时间,一定是你真正投入放下心学习的时间。如果学不下去的时候就不要逼着自己学,效果会反噬,一定要学会主动休息、定期休息,但是也别过于放松,学会坚持。22年已经很卷了,23可能会更卷,疫情不退去,出国的出不去,就业的都裁员失业了,大家都扎堆考研,所以考研的大环境还是不容乐观,所以如果一旦选择了就不要放弃。趁着年轻,我们还有追逐梦想的勇气。加油各位学弟学妹,共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