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特点及主要结构形式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1
古代建筑区别于现代建筑,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其中一大特点在于它将中国千年来的思想文化和建筑融合在一起,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受儒家思想影响,追求与大自然相协调,古建筑也以木结构为主,没有像西方建筑那样大量采用石材为建筑材料。而且中国古代涉及到的宗教建筑,香火鼎盛,因而翻修频繁。中国人对于建筑,讲究方正严整,建筑物以单体造型居多,古建筑规模一般建造一至二层建筑,不宜过大,并且以木构架为主。根据木材的材性,土木具有阴阳适中性能,适合居住。木结构构造灵活,拆卸方便,室内空间设计变换简易。
作为古建筑承重构件的斗拱,造型优美独特,还有着装饰、隔震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构件。斗拱主要由拱、翘、昂、垂、斗与升等组成,各部分尺寸设计精妙绝伦,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斗拱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的标志,越高等的建筑,其斗拱也越复杂越繁华。斗拱尺寸设计中比例2的使用较多,原因在于长宽比为2的矩形与一个长宽比为1的矩形相比,长宽比为2的视觉更为舒服,与此同时1:2是正方形边长和外切圆半径之比,从中国文化角度来看,这反映出天圆地方的概念。古建筑结构形式及模制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是中国古代木结构三种主要形式。
其中抬梁式结构应用最为广泛,抬梁式结构适用于多种形式的建筑,既可以用于单层建筑,也可以用于多层建筑等。穿斗式建筑在南方民用建筑上用的较多,其特点是所需要的木材不必很硕大,在运输、加工方面较易进行。井干式建筑在工程中使用的不多,东北地区的树屋是一种典型的井干式建筑,其建筑形式较为原始,多使用原始木材堆砌而成。三种建筑形式既独立出现,又相辅相成,有时候彼此混搭,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形式混合比较多见。
为节省建筑材料,增大室内使用空间,古建筑房屋一般用两端山面穿斗式,中间用抬梁式,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的优点,使得建筑发挥最佳效用。其它一些特殊构造也存在于古建之中,如生起、侧角、移柱、减柱等。生起和侧角增加结构体系的内聚力,提高结构整体力学性能,但生起和侧角施工过程比较繁琐。宋辽之际,古建筑减少部分内柱以增加建筑室内空间,这种方法称为减柱法。在保证整体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在原有柱网格局中减除一些柱子即为减柱,但结构这样的处理不稳定因素会增加,可见减柱法有利也有弊。古建模数制度主要有材分制、斗口制和柱径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