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有哪些讲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11-29
茶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讲究。以下是一些茶道的讲究:
1. 茶水的温度:不同种类的茶具有不同的最佳温度。有些茶需要用沸水,而有些茶则需要使用稍低温度的水。需要根据不同的茶来选择合适的温度。
2. 茶具的摆放:茶具不仅是用来泡茶的,也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茶道中,摆放茶具的位置、顺序、间距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3. 烹茶的方法:烹茶时需要注意时间和精度。一些紧凑的茶叶需要用比较短的时间,而一些散茶需要用比较长的时间。同时,火候也要掌握好,火不可以过旺。
4. 倒茶的姿势:倒茶时需要注意姿势,不要倒出过多或者过少的茶水。倒茶时通常需要顺时针旋转茶杯,给茶水带来一些气泡,增加茶的口感。
5. 品茶的方式:在品茶时,需要用舌头和整个口腔来尝试茶的香气、味道和口感,需要慢慢咀嚼和品尝,感受茶的韵味。
以上仅是茶道的一些基本讲究,茶道还包括茶艺表演、茶点、茶室布置等方面的讲究。在茶道中,需要注重细节和仪式感,从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多方面去感受茶的文化和韵味,领略茶文化的深厚内涵。
第2个回答  2021-08-23
茶道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泡茶流程,里面有很多讲究。
01
中国茶道还讲究道法自然,它包括了三个层次:物质、精神、行为。在物质方面主要体现在种茶、采茶方面一定要顺应自然,顺应大自然的才是最好的。在行为方面体现在饮茶时,动作一定要流畅自然,举手、投足都要自然优雅。在精神方面体现在朴实真挚、道法自然。是自己的心得到清净、恬淡、释然。让茶香弥漫你的整个心间。
02
茶道对环境的选择、营造尤其讲究,旨在通过环境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因而需要一个与茶道活动要求相一致的环境。茶道环境有三类,一是自然环境,如松间竹下,泉边溪侧,林中石上。二是人造环境,如僧寮道院、亭台楼阁、画舫水榭、书房客厅。三是特设环境,即专门用来从事茶道活动的茶室。
03
在给客人斟茶之前,一定要先洗手,不管你手上有没有脏泥,一定要先净手,更要让客人知道你洗过手了,这不仅是一个喝茶卫生问题,更是表现主人对客人的尊重。
04
泡茶前要先洗茶,将开水倒入茶壶里面药水喝茶叶充分的泡一下,然后又把这些水,直接倒出来,教是为了清洗茶叶,表面不干净的东西也是为了卫生。
05
喝茶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 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06
喝的时候需先轻嗅杯中的余香,然后用三指取拿起茶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杯子,显示对主人的尊重和礼节。
07
不能将茶当饮料解渴,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8-23
01
茶三酒四秃桃二  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俗话“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以为茶必三人同喝,酒有必要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但是外出看景色玩耍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一致定见,满足游兴。
02
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有必要冲后倒掉不行喝。因为里边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负人家。(绿茶、黄茶不宜润茶者除外)
03
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形成尴尬。
04
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墨守成规以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以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能够饮喝,不然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05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主人: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谦让”、“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方便回收,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倒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客人:在承受倒茶时,要有回敬反响。  喝茶是老一辈的,用食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明感谢;   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明感谢。
06
喝茶蹙眉,表明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蹙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蹙眉,就会以为人家厌弃自个茶不好,不合口味。
07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杯时不能任意把杯子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杯要轻手,不能让杯宣布动静,不然是“强宾压主”或“有意寻衅”。
08
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明期待,立即换茶,不然被以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以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再三推脱叫“盛情难却”。
09
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以后便要替换茶叶,如不替换茶叶会被人以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漠,不尽地主之谊。二是因为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就事不仔细,作用不显著,欲有“或人无茶色”。
10
暗下逐客令 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个工作关系喝茶时间长会耽搁工作或是与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成心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脱身告辞,不然会惹主人难堪。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8-23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一是盖碗式,乃近代饮茶最主要的方式,上至朝廷、宫府,下至民间,都以盖碗饮茶,清朝康熙年间画家冷枚的赏月图,最足以代表这种茗饮方式。 二是茶娘式,自古以来民间最主要的饮茶方式,即以大茶壶冲泡分饮,乾隆年间画家丁观鹏所绘的“太平春市图”最能表示此种饮茶方式。 第三种饮茶法则是功夫茶法,主要流行于闽南广东地区。这种饮茶法是从唐代陆羽茶经中演变而来,饮茶时先将泉水贮藏于茶壶之中,放置烘炉上面煮水,等到水初沸,把武夷岩茶投入宜兴壶之中,用水冲之,盖好盖子,再用热水浇壶身,然后倒出来品饮。这种饮茶法的特色就是以水淋壶身,目的在于发挥茶性,到了后来更使用温润泡,内外双重引发。
第5个回答  2021-08-23
茶道的讲究介绍如下: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然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1、茶室外预先准备一盆清水,给客人入室前洗手漱口,以示清净。   2、进入茶室后,宾主相互鞠躬,主人称谢光临,客人感谢盛情邀请。   3、上点心,以解茶的苦涩味,有的还要吃丰盛的“怀石料理”和喝酒。   4、主人开始忙于生火煮水冲茶,这时客人可以观赏茶室内的书画和插花艺术等。   5、主人献茶很有讲究:茶主人跪着,以齐眉架式,呈献茶水。宾客则叩头谢茶、接茶。主人亦须叩头答拜、回礼。   6、客人喝茶也有很讲究:客人用手端起茶碗,端在左手掌中旋转后饮用。茶碗有正面,沏茶人递过来时面对自己的那一面就是正面。喝茶时,为了避开正面,因此要旋转茶碗。   7、喝完后用手指擦拭嘴唇碰过的部分,手指再用怀纸(茶席上取、分点心时使用的纸,一般会折起来放在怀里)擦拭。   8、接着主人便请大家玩赏精美茶具。   9、仪式结束,客人们就鞠躬告辞,主人复跪坐门侧送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