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财商知识

如题所述

一、 学好财商知识必须打好经济学的基础

从国外财商知识的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微观经济学理论已日益成为财商知识研究的基础,微观经济学的一些标准分析工具如供求模型、无差异曲线、艾奇渥斯盒状图等,以及一般均衡、部分均衡和边际分析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实际上已成为财商知识研究和分析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甚至于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已不再把财商知识视为独立的学科,而是将其视为应用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领域。当然,这种观点比较片面,过分强调了微观经济学与财商知识的同一性,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财商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确实离不开微观经济学。所以,要学好财商知识,首先必须打牢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二、 学好财商知识需要具有一定的计量经济学基础

财商知识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定性分析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学识和对事物的直觉及洞察力,按照一定的逻辑来对社会经济问题或现象进行推论,经过一步步的推演得出分析结果。

三、 学习财商知识必须坚持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要求人们在学习和科研活动中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即一方面要求实事求是地说明事物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还要分析事物应有的性质和状态。解释和说明事物“是什么”属于实证分析,阐明事物“应当是什么”属于规范分析。

四、 学好财商知识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财商知识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的科学,它的研究素材是从大量的财政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研究成果最终也要应用到政府的财政活动中去。

所以,要学好财商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各种财政问题和财政现象,要能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把所观察到的财政问题和财政现象结合到财商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中去,做到带着问题去学习和研究。

五、 学好财商知识还要多学习一些财商知识说史

现代财政理论是从早期的财商知识说演变和发展而成的,因此,多了解一些财商知识说史,对我们学好现代财政理论是有帮助的。例如,关于公债对经济的影响,现代财政理论认为,公债如果发行过多,会导致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紧张,引发市场利率上升,加大私人投资的成本,从而迫使一些投资者放弃投资,产生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

而实际上,这种对公债效应的观点早在亚当 斯密时代许多古典经济学家(包括亚当 斯密本人)就已经提出。所以,现代财政理论中关于公债会排挤私人投资的观点只能算是一种“新古典”公债理论。现代财政理论中都有所论述。掌握历史上的财政理论,不仅对于我们了解财政理论的发展,而且对于学习当代财商知识都是大有裨益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11
一、 学好财政学必须打好经济学的基础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收支行为的一门学科,它是从经济学分离出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又与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从国外财政学的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微观经济学理论已日益成为财政学研究的基础,微观经济学的一些标准分析工具如供求模型、无差异曲线、艾奇渥斯盒状图等,以及一般均衡、部分均衡和边际分析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实际上已成为财政学研究和分析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甚至于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已不再把财政学视为独立的学科,而是将其视为应用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领域。当然,这种观点比较片面,过分强调了微观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同一性,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财政学的学习和研究确实离不开微观经济学。所以,要学好财政学,首先必须打牢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二、 学好财政学需要具有一定的计量经济学基础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定性分析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学识和对事物的直觉及洞察力,按照一定的逻辑来对社会经济问题或现象进行推论,经过一步步的推演得出分析结果。定量分析则是指人们在分析社会经济问题时,用数理推倒代替逻辑推论,在推导过程中,人们把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作为各种变量,然后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方法得出分析结果。在财政学的研究过程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十分重要。定性分析可以使人们在分析财政问题时发挥创造力和主观想象力,可以使人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财政经济理论提出一些政策主张或设想;而定量分析则可以印证人们定性分析的结果,人们借助定量分析可以使定性分析的结果上升为一种经得起验证的财政理论。总之,两种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使财政学的研究更为科学化。在现代西方财政学研究中,许多地方采用了计量经济学方法,如对于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政府间转移支付对政府行为的影响等问题,现代西方财政学都大量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研究成果。

三、 学习财政学必须坚持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要求人们在学习和科研活动中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即一方面要求实事求是地说明事物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还要分析事物应有的性质和状态。解释和说明事物“是什么”属于实证分析,阐明事物“应当是什么”属于规范分析。这两种分析问题的方法都是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途径。具体到财政学来说,实证分析就是要结合具体的数据和材料,搞清所研究的财政问题的真实情况,例如我国财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规范分析则是要通过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分析工具以及计量经济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等手段,探讨财政收支的理想状态以及揭示财政问题的本质,例如什么是政府的最优税制结构和最适税收负担,政府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原则是什么,等等。当然,无论是实证分析还是规范分析,都需要一定的数量分析方法,比如,实证分析经常要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规范分析往往要建立一定的数量经济模型,通过对模型求解来探知政府的财政收支政策。

四、 学好财政学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的科学,它的研究素材是从大量的财政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研究成果最终也要应用到政府的财政活动中去。所以,要学好财政学,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各种财政问题和财政现象,要能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把所观察到的财政问题和财政现象结合到财政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去,做到带着问题去学习和研究。比如,目前西方国家普遍寻求削减政府财政赤字。美国1998年预算已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欧盟为了在1999年启动欧元,规定欧元的参加国必须到达预算趋同标准,即预算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结果欧盟国家的政府预算赤字大幅度下降,1999年欧盟国家的平均预算赤字水平已从1993年的6.1%降至1.2%。面对世界范围的赤字削减浪潮,我们国家应当怎么办?为什么西方国家过去奉行赤字预算政策,而现在又转而追求平衡预算政策?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习财政学所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五、 学好财政学还要多学习一些财政学说史
现代财政理论是从早期的财政学说演变和发展而成的,因此,多了解一些财政学说史,对我们学好现代财政理论是有帮助的。例如,关于公债对经济的影响,现代财政理论认为,公债如果发行过多,会导致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紧张,引发市场利率上升,加大私人投资的成本,从而迫使一些投资者放弃投资,产生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而实际上,这种对公债效应的观点早在亚当 斯密时代许多古典经济学家(包括亚当 斯密本人)就已经提出。所以,现代财政理论中关于公债会排挤私人投资的观点只能算是一种“新古典”公债理论。现代财政理论中都有所论述。掌握历史上的财政理论,不仅对于我们了解财政理论的发展,而且对于学习当代财政学都是大有裨益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