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城市细节

最好写一件事来体现

  1、 我也不无遗憾地注意到,曾几何时,我们这座城市的老城区,其民居是那样的密集,以至重床叠架,斑驳陆离,巷道狭促,尤其是那些偏远的“三不管”地带,其景象俨然宋玉先生在《风赋》中所描绘的那样“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那平民百姓的风,在闭塞不通的小巷里忽然刮起,接着扬起尘土,风沙回旋翻滚,穿过孔隙,侵入门户,刮起沙砾,吹散冷灰,搅起肮脏污浊的东西,散发腐败霉烂的臭味,然后斜刺里吹进贫寒人家,一直吹到住房中……)这样的地方,自然绝少有绿地了。当然,有的同志会说,这种现象在维也纳、慕尼黑、萨尔茨堡、布鲁塞尔、日本、韩国和阿姆斯特丹,以及国内的某些城市当中也曾比较突出过。但是,这只是显示出了当时人们只关心温饱,对周围环境还不甚关心的城市化的初始状态。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的是,城市毕竟是文明的摇篮。这才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品格。

  不错,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我们改变了很多,更新了很多,又殚精竭虑重建了很多,并在新的姿态、新的理念、新的起点,充满信心地继续努力着,规划着,建设着,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因此“丧失”对一座城市的批评权利,模糊或者削弱城市中那些仍然屡禁不绝的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细节”,抛弃主动参与维护与管理城市的市民之责任。

  坦率地说,我的这篇文章是一篇批评加建议的文章(在今年的1月份,我就曾在自己的博客里说过,应友人的建议,2008年我要写几篇批评黑龙江省的某些城市与乡镇的文章——主要是针对不尽如人意的“细节”)。

  先说我们这座城市的交通。新世纪以来,我们这座城市经过了几轮几番的大的整治,城市的交通情况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事故和违章现象都有了明显的下降。这是了不起的成果。可是,作为广大的市民们,他们的思维方式绝不会单纯地、充满热情地盯在你的成绩上,为你鼓掌,或者,因感动交通干警们于大雪、大雨、大风、炎热的大太阳下执勤维护城市交通秩序的种种辛劳,而是要用第三只眼来看你们的工作还有哪些不足。我认为,这一点恰恰是发展与完善我们这座城市的一种最坦率、最健康、最热心、最强有力的推动力,是别一种关爱与扶植,是对交通业的最大支持。换句话说,我们的同志在享受成绩的同时,还应当以进取的姿态直面存在的某些问题,哪怕是细节上的不足——要知道,细节也会严重影响一座城市的形象。

  首先,在我们这座城市里依然存在着随便停泊车辆的不良现象。早年我曾经在城建部门工作过,我知道城市中的路是有等级区分的,比如居民小区里的路,比如人行道,比如一些景区内的路,按设计标准只能供行人或小型的轻便车通过与停泊,可是,我看到一些大卡车、大客车,常常随意地从那里通过并停放在那里,特别在是一些大酒家、大饭店、大宾馆门前的城建部门刚刚修好的人行道上停满了车辆,将这里的人行步道板、路边石,甚至绿地轧得七零八碎,坑坑洼洼,特别让人心疼。那么,谁应对此管理,对此负责呢?我不知道我们这些商家和车辆的驾驶员是怎样想的,是想用你们一个人的方便,来换得这座城市里所有的市民对你的鄙视吗?不过,我也注意到,商家和司机之所以这样无序地停车是有其的道理的,因为这里没有合适的停车场,马路上又不允许停车,那么你让他往哪停呢?他总得把车停下来吧?可是,没有合法的停车位。怎么办?这显然是我们这座城市急需解决的“细节”问题。我知道,罗马城不是一日建起来的,我们需要耐心。但是,在完善这些设施之前,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制定一些临时性的规定,划定一个区域,让他们有地方停车(或者因地制宜,改造商家门前的路面,使之适于泊车),这样,才不至于让那些不堪重负的地带与公共设施遭到破坏。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在那些禁止停车的地方竖立相应的标志,明确地告诉人们这一段允许或者不允许停车。这一点,日本人做得比较好(我曾在《日本杂记》一文中说过,日本是一个讲究细节的国家),没有这方面的纠纷与困惑,迷茫与无奈。总之,我们要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得有专人动脑筋琢磨出办法才行。并不是我们把双方的理由说足之后,这种现象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继续下去,不是这样的,一座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有规矩,家庭、单位、商家都是如此。

  2、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展示个性,细节显现本质。细节,同样展示一个人或一个城市的文明度,以及人文关怀的深度。

  德国人都欢喜在窗台外侧摆上一小盆一小盆鲜花,其摆设的方式,和中国人相反:正面不是朝向室内,而是朝向室外的。也就是说,是供外人观赏的。这种展现城市人公共意识的生活细节,没有悠久的文化积淀是不可能出现的。

  莱茵河是德国的父亲河。为了让人时刻感受春晖一般无处不在的亲情,马路上的路牌,都分成两种颜色:蓝色与红色。蓝色,意味着这条路和莱茵河是平行的,而红色表示与父亲河有不同程度的交叉。

  红绿灯,是最常见的控制城市交通的设施,其规格也似乎是统一的。但是,巴黎的红绿灯,除了装在一层楼那么高以外,在一人高地方同样装上了一只,让人坐在小轿车里不必抬头便能发现其信号,也不必为行道树遮住信号灯而烦恼。

  在欧洲,自行车并不比中国少。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观光游艇码头附近,自行车数量之多,排列之整齐,我还没有在中国看到过。但他们管理上的人性化体现得是非常强的,比如前后灯,没有前后灯,或者装上了,但夜行时不打开,要受到警察的干预和警告的。我记得解放初期,中国的自行车都是装有前后灯的,以后取消了。不说是对生命的一种漠视,也是文明的一种倒退。

  在维也纳,步出巍峨庄严的老皇宫的后门,便是米歇尔教堂(皇家教堂)与繁华的“卷心菜集市市场”相交接的圣?米歇尔广场。广场并不广,然而,其中有一景观,却突然将小广场无限地拓宽了。这景观,是一堵矮墙围着的下沉式广场似的一处空间。展示的,是数百平方米的残垣断壁,属古罗马遗址。矮墙上挂着一块牌子,写着这样一段文字:“维也纳政府将两千年以前建筑的感受,奉献给市民和客人。”

  她不是干巴巴的“安居告示”式的官腔禁令:“保护文物,禁止攀越”,甚至于“违者罚款”,而是将这些珍贵文物,变成自己的“感受”,像捧着一颗滚烫之心,“奉献”给市民,“奉献”给“客人”。让本来与金碧辉煌的皇宫很不协调的一堆瓦砾,变成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市民与市长感情融洽的纽带。城市化也就是人性化,其出发点就是人本思想。可贵的是细节的完整、运用的自觉,都配有一套严密的法律条文作保证。没有法律的细节,就不会有市民自觉行动的细节;没有细节规定的法律,必然是无法严格执行的法律。

  欧洲是当今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其高,不仅在于现代科技和现代物质生活的丰富,而在于法制化的程度,而这种程度,就体现在细节上,不仅细到人性深处而且稳定,即市民执行上的自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31
乱扔垃圾。破坏花草树木。欺凌弱小。
第2个回答  2010-10-31
新蕾作文的吧~我也是诶~自己写哦~

参考资料:自己

第3个回答  2010-11-01
不遵守交通规则
第4个回答  2010-11-14
宁静的早晨,一滴露水从树叶上轻轻滑落,滴在一片刚刚冒出的嫩芽上,那嫩芽仿佛被叫醒了似的,伸了一个懒腰,舒展开鲜亮的叶片,准备好好吸收阳光。“呼”的一声,一辆车疾驰而去,随之带来的风吹着纤细的嫩芽,小芽不由得合上了叶片,好像受了惊吓。“刷”又一辆摩托车疾驰而来,随着车上年轻人摇滚的音乐,小芽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我默默地看着被碾烂的小芽,心中不禁感叹着城市的忙碌,与“充实”。

这城市的清晨是忙碌的,忙碌中缺少去了一份宁静与安详,满是汽车卷起的漫天尘土,满是汽车的尾气;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堪入耳;青年们的摩托车上的音响,小店前的音响,都放着一些稀奇古怪的音乐……嘈杂,混乱,本是宁静安详的早晨失去了原来的本色,换上了时髦的套装,更加令人不习惯。

我心想:难道在这美好的早晨再也找不到一处静一静的地方吗?我在公园里慢慢踱步着,寻找着一处安静的地方。这一处的人们跳着街舞,那一处在高声喊叫 ...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