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的概况

“七国之乱”的起因是什么?爆发的过程大致是怎么样的?

七国之乱的主因是诸侯国的渐渐强大,与中央政府产生了离心力,这是封建制发展的必然。刘邦最初封建亲戚目的想避免秦亡时孤立无援的境地,通过部分的恢复封建制来达到这个目的。当然刘邦也看到了周代封建制所产生的弊端,因此对诸侯王的权利进行了一些限制,如诸侯国的相当一部分人事权掌握到中央的手里,国相由中央任命并负责监察诸侯王。刘邦、吕后时期中央对王国还能保持绝对的控制权,有好几个诸侯王被废杀或者削地。但是在公元前180年,功臣系的大臣与皇族联合发动政变清除了吕后系的政治势力,汉文帝由藩王入继大统成为皇帝。这一行为引起挑起了其他诸侯王的野心,毕竟作为高祖的子孙都有权利当皇帝,并不仅是他汉文帝一个。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诛杀诸吕过程中立有大功的齐王系人马本想立齐王刘襄为皇帝,因此汉文帝当上了皇帝后就对他大哥刘肥这一边的人马进行了政治清算,打算削弱齐国的力量。他先是对功劳最大的刘章、刘兴居兄弟不予封赏,后来又心不甘情不愿的封刘章为城阳王、刘兴居为济北王。更可气的是这两个地方都是从齐国扣出来的。因此齐王家族集体对汉文帝不满,这也是后来刘肥的子孙集体参与“七国之乱”的主要原因。再一个经过高祖、吕后和文帝这些年的发展,各诸侯国的实力大大增强。即使当年初封仅二、三千户的小列侯到了文帝时期户数已经翻了四五倍了。在这些王国中,吴国的自然条件最好,实力最强,因此吴王就有了二心。他长期称病不朝,后来派太子去长安,结果被时为太子的汉景帝刘启给打死。这样更加深了吴国与汉朝的矛盾。而文帝时期,汉文帝把齐国一分为六,封刘肥的其他五个儿子为王。因此齐王系的人对汉朝十分不满。而同样地域广大的楚国与吴国也是一样,楚王刘也是有自己的野心。这样这几家就达成了攻守同盟,终于在汉景帝时期起兵反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6
吴楚“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参与叛乱的七国的国王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吴王刘濞为这次叛乱的主谋。刘濞蓄谋叛乱为时已久。这场变乱导火线是,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景帝和晁错认为吴王刘濞有罪,趁机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就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刘濞发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为主力。同时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用“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举兵西向。叛军顺利地打到河南东部。景帝因很惶恐,先从袁盎议杀了晁错,想满足他们“清君侧”要求换取他们退兵,但晁错已死,叛军不退,还公开声言要夺皇位。叛军至梁国(治今河南商丘),为景帝之弟梁王刘武所阻。至此时,景帝才决心以武力进行镇压。他命太尉条侯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率三十六将军,以奇兵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大破叛军。刘濞逃到东瓯,为东瓯王所杀。其余六王皆畏罪自杀,七国都被废除。
第2个回答  2013-10-16
“七国之乱”又称“七王之乱”,其爆发的根源是强大的王国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刘邦之侄吴王刘濞借口“清君侧”,串通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