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如题所述

我对我校中小学衔接工作进行了反思,我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可能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方面来讲,主要存在两点原因:
首先是学生生活及心理。生活上本校学生家庭条件都较优越,小学生寄宿有生活老师负责照顾,依赖性要比同龄孩子强,在学习上也同样反映出来。小学的胡同学对英语很有兴趣,但是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说如果现在学不好,反正初中还是要从头学起,因此抱无所谓态度,学习目的没有初中生那样明确。而中学生则自认英语已经学过,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在初中英语学习初期有自满心理,对今后的学习产生了前摄抑制。同时与中学生相比,小学生不怕出错,踊跃举手回答问题,这种心理状态对儿童学英语十分有利,但随着年龄增长,进入中学后,他们的心理负担加重,害羞感加强,甚至还出现了焦虑心理,影响英语学习。初中生普遍感到中学老师不像小学老师“盯”得那么紧,这样就给学生一种错觉,认为中学比小学“松”,使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在学习中分心走神,不能尽快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导致进入初中后英语学习成绩下降。
其次是学习独立性和容量。一方面是独立性要求不同,小学生的自修课要比初中生少,虽然每天下午第三节课都是作业整理课,他们一般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作业,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不够,自学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中学则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要求较高,因此一些刚进校的初一学生对学习无所适从,比如有一次自习课,我发现一个学生在发愣,我就问他是不是有什么难题,结果他说他作业完成了,接下来不知道该干什么。这种不知如何安排时间、不懂如何预习、复习、不能及时改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的现象在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中非常的普遍。另一方面是学习容量要求不同,中学学习科目突然增多,让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顾此失彼,如果再存在偏科或部分学科基础薄弱,日积月累会造成积重难返、学习吃力、难以适应,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加大与难度的提升以及失败次数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与愿望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的“两极分化”与“滑坡”。
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从教师和学校方面,我认为主要也有两点:
首先是教师方面。一方面,初中老师的讲课方式相对比较传统,课堂形式较单调,课堂气氛相对容易显得沉闷,而小学课堂强调学生的口语,课堂活动的形式和课堂的演习,活动较多,但是很费时,经常是一个活动的开展需要大半节课,这与初中英语教学内容明显增多是冲突的。上学期在教研室安排下我曾经去新城中学听过两节由中小学老师上的公开课,中学教师对难点、重点的把握比较准确,对知识点的落实比较到位,很实用,但课堂活力不够;小学课堂则显得比较活泼,游戏、表演等形式丰富,但课堂比较松散,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我看来小学应该教得更加扎实一点,中学则应该多学习一些小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学习。
另一方面,中小学各阶段的老师相互之间的交流机会少,教师埋头于自己的教学活动,很少顾及低一阶段或高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不太了解彼此阶段的教学模式以及教材、方法、要求、特点是什么,自然也就使相互之间的教学出现了脱节,无法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整体。同时,由于讲授内容重复,教学方法缺少创新,不但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还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对小学生的表扬较多,在课堂上学生还能得到娃娃笑脸、苹果贴图等奖励,而初中生受到表扬的机会明显要比小学生少。
其次是学校课程设置方面。学校起初设置小学英语这门课程,在教学要求上仅仅是为了办成特色学校,而且在五年级毕业班时因为课时紧张,英语与音乐美术一起提前作为考查科目结束,使英语科成为学生心中次要的“副科”。而进入初中后英语又成了重要科目,很多学生不能适应。
首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使学生从“要我学 ”转变成为“我要学”, 关键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不断寻求更好的教法。初中教师学习小学教师运用游戏、卡通图片人物、唱歌、chant等有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小学教师则在课堂中适时地安排了一些看图说话,值日生汇报,或free talk的一些话题,或布置一些必要的口头、笔头作业,注重平时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注重音标、拼读规则和语感的养成。我在教学生新单词时尽量采用图片和卡片甚至实物,比如教食物名称时我把真实的carrot、broccoli、 apple、 banana 等蔬菜、水果带入课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品一品。我还把学生喜欢的KFC的赠券投影出来,能说出这个单词的,就把赠券奖励给他。,这样直观教学效果很好,学生非常感兴趣,并且很快就记住了这些单词。对于阅读类课文,学生一般颇感头痛。但如果把每一篇课文都尽可能设计成情景对话,中小学生积极性会很高。在教How much are your pants?时,我让学生分组用废报纸设计布置clothes store,先让他们做广告宣传自己的时装店有些什么服装,什么样的优惠价格,再让同组成员做顾客向售货员问价砍价购买,通过错误或延误时间的长短来判断两组的胜负,胜者发小礼物奖励。将语言学习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语言,在笑声中学英语,有助于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保证了英语教学课堂的生动性、活泼性和寓教于乐。在争先恐后表演对话的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就能把课文应用起来。此外,还可以采用讲英语幽默故事,猜谜语,阅读英语趣味短文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五年级学生制作了作业反思本,把自己作业中的错误记录下来,反思错误生成的原因,作出今后的打算。六年级教师制定了补差计划,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发问讨论;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每日一回顾,每周一小结,每章一总结”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建成长记录册,不断地回顾自己档案中的发展与进步并不断地改进它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再次是积极参加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听课与交流。
为了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学校安排中小学部教师互相了解教学大纲和教材,互相学习。通过双向听课及研讨,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适当渗透运用到各自教学中去。两个学部的教师共同开展了阳光特色的体验课堂教学,生成课堂教学,打造一课多教的反思型教学,打造精品课堂。上学期五年级的张育爱老师开了主题是My home的精品课,韩旭丹老师开了 What’ your hobby ?的阅读课。而我则代表六年级的老师上了一堂Where is your backpack?的对话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体验,效果明显。
第四是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培优补差
我校小学生采用绿卡、铜卡、银卡、金卡和学科星评比激励学习的方法已经实行一年,并且取得良好成效。初中教师依照本校学生的特点,在开学初有意识地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低起点,缓坡度,小步子”和激励评价的方法,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大多数学生等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我在课堂上经常使用great,marvelous,clever等语言表扬他们,及时鼓励学生的成功,结合德育,采用品德积分的方式,鼓励学生进步。在学期初制订培优补差计划,对学习较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为他们查漏补缺,加强课后辅导,做好学科教学衔接工作。
第五是对课程的设置适当调整
小学英语课不再作为考查科目,也作为统考科目;课时安排更合理,每周两节长课两节短课,重视口语交际的同时,加强了书面写作的引导,为学生感到困难的英语作文打好基础。
对于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体会:中小学教学衔接应该是平缓、渐进式的发展,而不是突然性地拉高。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完全撒手。在教学上初中老师要借鉴一些小学老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改进其中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内容与要求,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以具体为主,抽象为辅;小学教师要学习中学教师对内容把握的整体性,给学生以较多的思考余地。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进一步密切了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关系,定期的网上集体备课,不定期的联合活动,使大家产生了合作共事的愉悦感,并在合作中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彼此增加了信任感,发现、学习对方的长处,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教学合力,对于本校中小学的师资的优化组合、协调平稳发展大有裨益。
做好英语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方法不一而足,关键是我们应找出问题所在,有针对性的解决,不断发现分析探索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出现的新问题、新办法,从而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和谐衔接,使中小学学生学习兴趣得到稳定与提高,学习习惯得到改进,学习行为得到优化,为中小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