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我国自秦至南北朝时期的6项科技成就

如题所述

1.气象科学的成就

夏代(公元前22世纪━前17世纪):

夏代前期东夷石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中有与社石有关的正南北线,由此可以推 断二分二至。利用天象、物候进行农事活 动。

商代(公元前17世纪至前11世纪) :

很重视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当时 用甲骨文表述风、云、虹、雨、雪、雷 等天气现象,还利用占卜来预求天气信息 (可长达十天),有季节、八方位等概念 。

西周时代(公元前11世纪━前8世纪 ):

能用土圭定方位,并知不论“雨、旸< 晴天>、燠<热>、寒、风”五类气象状况 是否反常,均与农牧业生产有密切关系。 在《诗经•幽风•七月》记有一年各月物候 现象和知识,已有天气谚语和气候谚语的 记载,。周初完成的<<夏小正>>一篇, 为我国最早的物候学专著。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

《春秋》一书开始把天气反常列史事 记载的重要内容之一。秦国人医和已将六 种天气(阴、阳、风、雨、晦、明)的反 常作为病的外因看待。曾参(公元前505 年至前435年)用阴阳学说解释风、雷、 雾、雨、露、霰等天气现象的成因。管仲 不仅认识到植物生长种类与地势高下及地 下水深浅的关系,还提出了齐国三十节气 的划分。《孙子兵法》把天时(“阴阳、 寒暑、时制也”)作为军事胜负的五个重 要因素之一。《易经•说卦传》提出“天地 水火风雷山泽”八卦代表自然物。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2年):

军事气象学有所发展。主张利用气象 条件战胜之。庄周(公元前369年至前28 6年)指出风是空气的流动,并提到日光 和风可使水面悄悄蒸发。《黄帝内经•素 问》说明季节、气候、天气与养生、疾病 、病因、治疗的关系,并提出候、气、时 、岁等概念,其中涉及到一些气象病因 的人体病理学问题。

秦代(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是我国大统一时期,已规定各地需向 中央政府上报雨情的法律制度(《秦侓十 八种•田侓》)。规定各地雨后要及时书 面报告受雨泽和受益(受雨、抽穗)及 受灾(旱、涝、风、雨之灾)的田地面积 。《吕氏春秋》将云分为“山云、水云、 旱云、雨云”四类,对云进行了简单的分 类。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19年):

在《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列有 和现代名称相同的二十四节气名。并提到 测风仪器“伣、铜凤凰、风铜鸟”三种测定 风向仪器和“天平式土灰测湿计”。董仲舒 在《董胶西集雨雹对》中指出雨滴大小疏 密与风吹碰并雨滴的成度有关。王充在《 论衡》中批驳当时关于雷电形成方面的迷 信观点,指出雷电形成与太阳热力、季节 有关,雷为爆炸所起。后汉应劭在《风俗 通义》中提出了梅雨、信风等名称。蔡邕 在《月令章句》中对虹的形成指出,它是 “阴阳交接之气、著于形色者也。常依阴 云而昼见于日冲。无云不见”。

三国时(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赵君卿注《周髀算经》,介绍了“七 衡六间图”,从理论上说明二十四节气与 太阳运行的关系。

晋代(公元281年━公元419年):

晋代相风木鸟(风向器)盛行,多装 置在城墙上及天文部门内,也有设在太仆 寺(交通部门)的。周处《风土记》提出 梅雨概念。东晋姜芨指出近地面游气(蒙 气)在星体上升时,能使星间视距变小, 并使晨夕日色发红。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一书,集当 时农业气象之大成。提出了熏烟防霜及积 雪杀虫保墒的办法。北魏《正光历》把七 十二候列入历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11
秦朝蒙恬发明毛笔,蜀中太守李冰建造都江堰,东汉张恒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东汉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应该够了吧追答

不够的话南朝的祖冲之计算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也可以写上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