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小说《细米》,概述一个主人公在苦难中成长的情节。

今晚就要,拜托各位了

  孩童,而且是在田园诗意般的环境中成长的乡村孩童,始终是曹文轩文学世界中的主角。他们往往具有纯朴的心灵,健康的身体,大自然般的心理,我们曾在他的《草房子》《红瓦》中与这些可爱的孩童相遇过,而在他的这部新作中,一个同样可爱的乡村孩童细米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的眼前。或许我们仍可以说《细米》是一部成长小说。是的,我们清楚地看到细长是怎样成长的。我发现曹文轩笔下的可爱孩童都生活在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这或许就是承载着他童年生活的故乡。至少我相信,在《细米》中一定启用了他童年记忆中的隽永的经验。也许正是这种童年记忆,使曹文轩的这几部小说具有了某种内在的呼应。

  但细米就是细米,他不同于我们在《草房子》或《红瓦》中遇到的少年。细米淘气而又腼腆,瘦小而又胆大,充满了想象力,更有自己的主见。我相信细米的不少非凡举动一定会引起读者的兴趣的,如他惩罚小七子,如他骑发疯的大白牛,如他为了梅纹而去偷考试卷子,但最让我倾心的是他用一把小刀在满世界刻下的图像,还有他在竹林背后的高墙上创造的一幅巨大的“壁画”。这就是细米最大的不同之处。他不爱说话,别人以为他腼腆,其实他不是腼腆,而是因为他说话的方式与别人不一样,别人用嘴说话,他是用手中的小刀说话,小刀表达了他对世界的认识,更表达了他对世界的艺术处理。可是别人听不懂他的表达。现在好了,来了一位知音,能够听懂他的表达,这知音就是从苏州城来的女知青梅纹。梅纹从那些胡乱刻画的痕迹中就看到了一个孩童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梅纹看到,这个世界是用艺术的元素搭建起来的,这是一些最纯朴的、还未经雕琢的艺术元素。这些艺术元素先天地生长在细心的心灵里,它是出自生命的需要而通过细米手中的小刀表达出来,连细米自己也不明白它的内蕴,也难怪别的人甚至包括他的做校长的父亲都不懂得细米要表达的是什么。梅纹是以自己的艺术的眼光发现了细米的艺术心灵。梅纹发现了这个秘密后是多么的惊喜,她决定要帮助细米。她从小在艺术环境的薰陶下培育起精致典雅的艺术素养,这时候就变成了一把锋利的刻刀,她用来精心雕塑细米,像雕塑一件艺术精品。有的人读到这里也许会自以为恍然大悟:哦,不就如此吗,细米一定在梅纹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有出息的艺术家。不能说这种猜想没有道理,因为很多小说就是这样极其世俗化地讲故事的。但《细米》不是这样,作者越过了世俗的层面,他并不想为我们讲一个世俗的成功故事,而是从生命的角度肯定艺术的精神价值。在梅纹的启发下,细米对于艺术有了一种心灵的自觉,于是他在精神上走向了成熟。有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梅纹曾满腔热忱地推荐细米的雕刻参加县文化馆的展览,可是当文化馆的人很敷衍潦草地处置细米送来的作品时,梅纹气愤了,指责他们是不懂艺术的“白痴”,同时也放弃了让社会承认细米的艺术的念头。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告诉我们,文化馆看得上还是看不上细米的艺术已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艺术带着细米的精神不断地飞升。因为艺术,细米的生命才变得更优美,不仅细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是如此,这就是曹文轩要在《细米》这部小说里告诉我们的。这里我还要举一个很有深意的细节。梅纹在乡村的学校办了一次细米的木雕展,那些平时就爱撒野的乡村孩子井然有序地来看展览时也变得彬彬有礼了,这时作者说:“当他们长大成人,再看到‘庄重’这个词时,一定会想到这一天”。这就是艺术元素在我们生命中的作用,艺术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高尚,更纯洁,更优美。小小的细米在梅纹的引导下,最终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在小说结尾,面对梅纹留下的一切,他会感动得“泪水涌出”,也会看到“一片纯洁的白色”。这“一片纯洁的白色”也是对整部小说超凡脱俗的纯美世界的最恰当的描述。

  从艺术意象上看,《细米》是古典性的,这其实是曹文轩始终追求的艺术目标。他本人曾明白表示过,他要坚守古典精神。在现代、后现代大行其道的今天,艺术上的古典精神遭到冷落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以为今人就应该完全舍弃古典精神,那不是无知也是一种可怕的偏见。《细米》再一次体现了古典精神的魅力。它在语言上的讲究,细节上的精致,节奏上的和谐,构成了一个优雅的艺术整体。当然,作者在艺术上追求古典的优雅,并不意味着小说在思想主题上会陷入陈旧。从思想主题上说,《细米》完全超越了古典的成长小说,贯穿着一种民主、平等、自由的现代思想。但我也发现,在现代思想主题与古典审美理想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内在矛盾,曹文轩不得不对苦难采取淡化或虚化的处理方式。小说涉及到两重苦难,一是乡村的生存苦难,一是城市的精神苦难。曹文轩对城市精神苦难的根源表达了明确的批判态度,但他不愿这处批判破坏了小说审美理想的完整性,因而所有精神苦难的图象都后移到背景,如梅纹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遇。另一方面,曹文轩是把小说的审美世界构筑在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因而乡村的生存苦难,就被笼罩在一片诗意之中,偶尔透露出淡淡的忧伤。

  因此,《细米》基本上是一部审美化的小说,它的审美意义大于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作者精心塑造的乡村孩童细米是一名优雅的细米,优雅的细米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18
你真强。我刚好也在做。。少年细米生来就是一个爱脸红的男孩儿,他与表妹红藕两小无猜,一同长大,日子如清水一般自然流淌。然而,有那么一天,大河上飘来一叶巨大的白帆,白帆下飘来了一群仿佛来自天国的女孩儿。这些从苏州城里来这里插队的女知青,给平静的乡村带来了一股新鲜而迷人的气息,而其中的梅纹姑娘以她纯净而温柔的情感与精神力量,使细米这个桀骜不驯的乡野之子步入新的成长历程。 小说深谙人情与人性的微妙,写就了一段可以与日月同在的情感故事,以优雅的笔调完成了一个少年的心灵雕塑。安宁的村落、寂静的麦田、旋转的风车、河里的小船、各色的鸽子、雪白的芦花、袅袅的炊烟,与四季优美的乡村风景一道,参加了这个东方少年的成长加冕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