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子喻山水译文

如题所述

《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译文】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平地堆山,即使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扩展资料

《诸子喻山水》是一篇从先秦诸子著作中选取的有关章节组合而成的课文,以山水为中心,设喻说理,展示了诸子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感悟,蕴含了许多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人生真谛。

“先秦”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史称东周之春秋战国。我国主要的学术思想都起源于这个时期。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后来称全心全意的著作也叫“子”。现在特指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百家一般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有名的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后来约有10家发展成了学派。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其中以儒家、道家、法家最为成就、传奇也最受争议!兵家代表有孙膑、庞涓,纵横家的代表有苏秦张仪以及祖师鬼谷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2

《诸子喻山水》译文: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便停止不前;譬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我便继续前进。”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包容),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

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开明的君主不满足于手下的人才,所以能成就他手下众多人才;学者不满足于学习,所以他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孔子说:“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聪明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寿。”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从早到晚不停止 。”

徐子问:“孔子屡次称赞水,说‘水啊!水啊!’,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孟子说:“有本源的水滚滚而来,从早到晚不停止,注满洼地再往前流,到达了大海。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就像五六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它干涸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最高的善像水。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善于保持沉静,存心要像水一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善于讲究仁义,说话要像水一样,善于遵守信用,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河流汇聚的地方的,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才使它成为百川汇集的地方。

全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全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作战的方式要像水,水运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向下奔流,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形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扩展资料

原文理解:

论语·子罕:

以“为山”为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事情的成败在于人的作为。做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终将获得成功。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韩非子·大体:

以“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为喻,揭示道理;

君王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广的心胸,才能使民富国强,才能建立功业且德泽后世,才能达到国家大治。

管子·形势解:

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为喻,说明治国治学上也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这样,明主才能聚集更多的百姓,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论语·雍也:

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玩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以水为乐。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山,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论语·子罕:

以河水为喻,发出对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往事难再的慨叹;同时勉励人们珍惜时间,效法流水不舍昼夜,不断前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进取修业。

孟子·离娄下:

用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实际不符,要求人们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不断进取,循序渐进,自强不息。

孟子·尽心上:

以“登山”“观海”喻“游于圣人之门”,表达为人,治学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然后以“观水有术”推进一层,说明治学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老子(共三则):

1.把水视为“道”之化身,歌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默默奉献的精神。

2.从江海善于处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为百川之王的角度,申述“谦下不争”的主张。

3.从水性“柔弱”与“威猛”并存的角度,揭示水性的两重性,并从“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角度,表达老聃为政“贵柔”的主张。

孙子·虚实篇:

从水形喻兵形,强调用兵“变”的原则,顺应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子喻山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8

《诸子喻山水》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便停止不前;譬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我便继续前进。”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包容),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

扩展资料

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子喻山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

  1.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译文】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平地堆山,即使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2.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译文】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富有。所以君子要像天地那样遍覆毕载而使万物齐备,要像山海那样不立好恶、不择小助而使国家富强。君主没有因忿怒引起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归真返朴,把道作为归宿。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这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3.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译文】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贤明的君主不满足于济济人才,所以才会有很多人支持他;饱学之士不会厌倦学习,所以才能成为圣人。

  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译文】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评析】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译文】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6.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译文】徐辟问:"孔子经常推崇水,说'水啊!水啊!‘请问水有什么可取之处?”孟子回答说:“有源泉的水都是滚滚而来,昼夜不停,先注满沟渠再前进,最终到达了大海。有根源的事物都是这样的,取的就是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根源,就象七八月间雨水众多,大小沟渠都满了;但是它们的干涸,也就是站着等一下那点时间。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7.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就难以被一般的言论所吸引。观看水有方法,一定要看它壮阔的波澜。日月都有光辉,小缝隙也能照进去。流水这东西,不充满水坑就不会流走,君子追求大道的志向,不达到一定的成就就不会通达。”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

  【译文】最善的人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卑洼地方,所以接近于道。要像水一样,居住善于适应地势,心地善于保持深沉,交友善于仁爱相亲,言谈善于保持真诚,为政善于讲究条理,办事善于发挥才能,行动善于利用时机。正因为像水那样与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9.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第66章

  【译文】大江大海能汇聚容纳百川流水的原因,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所以成为百川之王。

  1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译文】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坚克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能胜过水,这是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天下没有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但是没有谁能够遵循它。

  11.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虚实篇〉

  【译文】 用兵的规律就象流水,水的流动,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敌人弱点。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它的流向,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制定不同的取胜策略。所以,用兵打仗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机动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