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

如题所述

1、氯化钠法:在两只试管中加入少许氯化钠,然后分别加入酸,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浓硫酸,氯化钠溶解无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稀硫酸。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

2、亚硝酸钠法:在试管中加入少许工业用盐,然后分别加入酸,产生刺激性气体和红色气体的是浓硫酸,工业盐溶解无刺激性气体产生的是稀硫酸。刺激性气体主要是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

3、露置法: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浓硫酸,稀硫酸可能因水挥发而质量减少。

4、蔗糖法: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0g蔗糖,滴入1mL水后,再加入酸,能使蔗糖脱水炭化产生“黑面包”的是浓硫酸。此反应中利用浓硫酸与水放热促进反应发生,水作催化剂。

5、纤维素法:分别用玻璃棒蘸取两种酸在纸或木材或棉布上画痕,一段时间后,表面脱水炭化变黑的是浓硫酸。

6、胆矾法: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胆矾少许,再分别加入酸,晶体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稀硫酸,晶体表面变白色的是浓硫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31

浓硫酸和稀硫酸区别标准:

硫酸的浓稀概念有一个大概的标准:最高的发烟硫酸密度约为2,含游离的SO3约60%。

一般来说密度为1.61g/mL的硫酸叫浓硫酸(注:一般认为浓度70%以上硫酸的叫浓硫酸)其中折合含SO3的量达到82%,它的浓度为18 mol/L,中等浓度的是指密度在1.5到1.8左右,它们的浓度分别是在9.2mol/L到16mol/L。

那么稀硫酸是指密度在1.5g/mL以下,浓度在9.2mol/L以下。

鉴别方法:

1.称重法

浓硫酸比稀硫酸密度大(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故在相同的体积下,重的是浓硫酸。

2.粘度法

浓硫酸是粘稠的液体,而稀硫酸则接近于水的粘度,所以将试剂瓶拿起摇动几下,就可看出哪个是浓硫酸,液体较满时可取少许于试管中振荡。但是在没有对照时不推荐使用。

3.沸点法

硫酸是高沸点的酸,98%的浓硫酸沸点为338℃,故可取少许于试管中加热,先沸腾且有大量水蒸气产生的为稀硫酸,注意不要吸入蒸汽,因为会有少量酸液随水蒸出。难以沸腾的是浓硫酸。

4.稀释法

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这样会液滴四溅。解释:水的密度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使水沸腾,造成硫酸液滴飞溅,非常危险)稀释时放出大量热的是浓硫酸

5.铁铝法

分别取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铁丝或铝片,无现象的是浓硫酸,有气泡出现的是稀硫酸。

因为浓硫酸在常温时可使铁、铝等金属表面快速氧化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但是如果在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氯离子则会催化氧化膜的分解,一种说法是氯离子与氧化膜形成络合物

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氯离子半径小于氧化物分子间间隔,氯离子能进入氧化膜内部,继续参与反应。

6.铜碳法

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铜片或木炭后,再分别加入酸,然后加热,能够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浓硫酸。刺激性气体为二氧化硫

7.胆矾法

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胆矾少许,再分别加入酸,晶体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稀硫酸,晶体表面变白色的是浓硫酸。这个变化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8.纤维素法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两种酸在纸或木材或棉布上画痕,一段时间后,表面脱水炭化变黑的是浓硫酸。

9.蔗糖法

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0g蔗糖,滴入1mL水后,再加入酸,能使蔗糖脱水炭化产生“黑面包”的是浓硫酸。此反应中利用浓硫酸与水放热促进反应发生,水作催化剂。

10.露置法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浓硫酸,稀硫酸可能因水挥发而质量减少

11.亚硝酸钠法

在试管中加入少许工业用盐,然后分别加入酸,产生刺激性气体和红色气体的是浓硫酸,工业盐溶解无刺激性气体产生的是稀硫酸。刺激性气体主要是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

12.电导法

取两个碳棒作电极,插入酸中,电路中串联上小灯泡,用两节干电池构成闭合回路,小灯泡发光且较亮的是稀硫酸,因为浓硫酸中水较少,绝大部分硫酸分子没有电离,故自由移动的离子很少,导电性较差。但是浓硫酸与碳能发生反应,所以应使用钽等惰性金属丝作电极。

(注:浓硫酸因为自偶电离2H2SO4=可逆=H3SO4++HSO4-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有较弱导电性)

13.氯化钠法

在两只试管中加入少许氯化钠,然后分别加入酸,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浓硫酸,氯化钠溶解无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稀硫酸。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

扩展资料:

泄露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碱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7

如何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称量方法,粘度法,沸点法,稀释法,暴露方法,导电方法,铁铝法,铜碳硫法,胆矾法。

1、称量方法:浓硫酸的密度高于稀硫酸(98%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ml),同一体积,重的为浓硫酸。

2、粘度法:浓硫酸为粘性液体,稀硫酸接近水的粘度,所以取试剂瓶,摇匀几次,感受粘度的区别来鉴别硫酸。

3、沸点法: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酸。98%浓硫酸的沸点为338℃,因此最好在试管中加热一点,先煮沸,然后用大量水蒸气生产稀硫酸。

4、稀释法: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量。因此,可向小烧杯中加入20毫升水,并沿烧杯壁缓慢加入酸(不得向酸中加入水)。它是浓硫酸,用玻璃棒连续搅拌溶解后释放大量热量。

5、暴露方法:浓硫酸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强。暴露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质量增加。

6、导电方法:用两根碳棒作电极,插入酸中。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两个干电池组成一个闭合电路。小灯泡发光,在稀硫酸中更亮。由于浓硫酸中的水较少,大多数硫酸分子没有电离,自由移动离子少,导电性差。

7、铁铝法:取少许于试管中,加铁丝或铝板,无浓硫酸现象,有气泡出现即为稀硫酸。因为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表面在室温下迅速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导致“钝化”。

8、铜碳硫法:分别取两根试管,加入铜片或木炭,分别加入酸,加热。刺激气体是浓硫酸。

9、胆矾法:取两根试管,加少量胆矾,单独加酸。稀硫酸在晶体溶液中变蓝,浓硫酸在晶体表面变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硫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4
鉴别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方案。第一种:分别滴到火柴梗上,变黑者为浓硫酸。第二种:分别加入到盛水的试剂管中,放热着为浓硫酸。第三种:加到CuSO4'5H2O晶体中,变黑者为浓硫酸。第四种:加入铝片,常温下反应该的是稀硫酸,不反应是浓硫酸(钝化)。第五种:滴加到浓盐酸中,产生白雾是浓硫酸。第六中:加入铜片并加热,溶液变蓝,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是浓硫酸,不反应的是稀硫酸。第七种:用玻璃棒蘸取液体,粘稠状为浓硫酸。第八种:称量相同体积的酸,质量大的是浓硫酸。!!!纯手机按键打的,还有,这个知识点必须记住!望采纳,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6-26
1.密度:浓硫酸密度比稀硫酸密度大,两瓶溶液用手掂量掂量,感觉很沉的是浓硫酸.
2.状态:浓硫酸是无色黏稠油状液体,稀硫酸没有黏性,两瓶溶液用手摇动,有黏稠感的是浓硫酸.
3.溶于水放热: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稀硫酸没有放热现象.取少量酸分别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用手摸试管外壁,发烫为浓硫酸.另可用温度计蘸少量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温度计显示温度上升的是浓硫酸.因浓硫酸吸水放热而使温度上升.
4.脱水性:用玻璃棒蘸少量硫酸在纸上写字,过一会字迹变黑的是浓硫酸.
5.吸水性:将蓝色胆矾晶体少量加入盛有少量硫酸的试管中,能变白色的是浓硫酸.
6.强氧化性:取铜片少量加入盛有少量硫酸的试管中,加热能反应,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浓硫酸,稀硫酸不能跟铜反应.也可以将铁加入盛有少量硫酸的试管中,常温能反应放出无色无味气体的是稀硫酸.铁在浓硫酸中钝化,不能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