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和痛风石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也是近年来的一种多发病,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据统计,较15年前,患者增加了15-30倍。痛风病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痛风并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种综合症,是由体内一种作嘌呤的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合并痛风结石,血尿酸浓度增高、关节畸形及肾脏病变等为特征。病人大多为30岁以上的男性,其男、女性别的比例大约是20:1。此外,痛风病大约半数以上都有家族史,因此遗传在痛风病的病因上是很重要的。病程较久的痛风病人,尤其是血尿酸长期升高得不到及时控制和经常有痛风性关节炎发作者,可在关节周围或耳郭等处的皮下,发现高出于皮面的黄白色结节,临床称之为痛风石。痛风石是由于血中过量的尿酸盐沉积于皮下而形成的。沉积于皮下的尿酸盐为白色的结晶状,对皮下组织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炎性反应。久之可引起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尿酸盐沉积逐渐增多、扩大,结节亦随之变大,皮肤膨胀、扩张,加上尿酸盐的侵蚀作用,结节可发生破溃。痛风结节一般质地偏硬,状似圆形石子,故称其为痛风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