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书法家有哪些?你了解他们有名的碑帖吗?

如题所述

碑帖兼写的书法家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俊卿,字昌硕,以字行,亦署仓石、仓硕,号苦铁、大聋、破荷,又号缶庐,老缶、缶道人等,浙江安吉人。其所书石鼓文、楷、行、草各具风采,最突出的是石鼓文。吴昌硕以诗、书,画、印“四绝”,对民国书坛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张祖翼(1849—1917),字逖先,号磊盍,安徽桐城人。早年即奸篆,隶、金石之学,篆宗石鼓、钟鼎书,隶法汉碑,刻印师邓石如。他遍习汉碑,50岁后,笔法隽利若刻,结字方正沉厚,骨肉匀称,有高古超逸之气。张祖翼生前泼墨跋款甚多,虽出于唐人却不囿于成法,笔势刚强,丰神绰约。
黄宾虹(1864—1955),原名质,字朴存,一作滨虹,曾署予向,中年更号宾虹,后以号行,安徽歙县人。他善书画,早期书法取干金石碑版;后从《争座位帖》中领会了行草书意,并以此探究帖学的真谛;晚年书法日渐醇雅古朴、平和简净,所书篆籀富金石气,行书古朴苍秀。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号秋桐、孤桐,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初宗晋唐,多取虞世南、诸遂良和智永,50岁后用笔稳健秀劲,章法上常取横向宽势、竖向纵势,对高二适、茅盾等人最有启发。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字蹇,后更名尹默,乃废其字,曾署名沈中,浙江吴兴人。他工诗,善楷、行、草体书,尤长干行书。初学欧、褚,崇尚“二王”,后又对汉碑、魏碑及《瘗鹤铭》苦心钻研,善以写帖之法写碑,形成了圆润妍美的书风。

--------------------------------------------------------------------------------

吴昌硕书法特点及其传人
吴昌硕临石鼓文,主要特点有:第一,破石鼓文之方正,而把字形写长,如同小篆,然结体以左右上下参差取势,有“馗肩”之势;第二,用笔遒劲,气势开张,圆劲中寓方折,有很浓厚的金石气;第三,在章法上采用纵有行.横无行的方法,字体大小不一,行距和字距都较紧凑,更显得用笔的恣肆和雄强。吴昌硕写篆书,用笔的关键在于藏锋落笔。中锋行笔和收笔。他落笔时小心控制,稍大的端部是缓慢而稍为夸张的藏锋所造成,点画中部严格中锋运行,在由于笔毫扭曲等原因偶尔出现偏锋时,亦不着意调整。掩饰,线条推移富有节奏感,收笔不拘一格。有时缓提,有时加一藏锋动作,有时戛然而止,有时任其自然。他的篆书线条流畅、丰富、自然,与一般人印象中的行书更为接近。50岁以前的篆书控制比较精心,节奏比较平稳;60岁以后才逐渐形成恣肆烂漫、不拘细节的风格。吴昌硕楷书初学钟,颜,行书学米、黄;萆书主攻五铎,中年后又学黄道周。尤其是他以篆隶笔法写行萆,将左低右高的取势移植于此,自上而下,运笔贯气似一注而到底。吴昌硕传人有徐新周.越云壑、赵古泥,陈半丁.陈衡恪、钱瘦铁,朱复戡等。王一亭、楼邨虽非吴氏及门弟子,但在风格上受其熏染至深。30年代后,邓散木在上海崛起,因邓氏是赵古泥门生,实为吴氏再传弟子。进入50年代以后,沙孟海、诸乐三等人饮誉江、浙,沪,且成为国内一流的名家,他们皆受到过吴昌硕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20
王羲之
吴昌硕
颜真卿
柳宗元
欧阳询
赵孟頫
李煜(我喜欢他的字体,不过我练的不是这个)
然后……嗯……还有……但基本不熟了……上边列的他们的作品我都知道哈……
第2个回答  2010-11-20
复活节恢复感犯得上能否后果法恢复胆红素法活动发挥发酒疯呱呱叫荷包蛋附属国三季稻骨骼肌大后方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1-17
欧颜柳赵 九成宫 多宝塔 玄秘塔碑 道教碑 楷书碑学必学
行书帖学 苏黄米蔡 二王 等等
第4个回答  2010-11-18
王羲之 《兰亭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