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有哪些流传下来的雅俗逸事呢?

如题所述

茶文化的典故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记载了一个饮茶、卖茶的故事。说西汉时蜀人王子渊去成都应试,在双江镇亡友之妻杨惠家中暂住。杨惠热情招待,命家僮便了去为子渊酤酒。便了对此十分不满,跑到亡故的主人坟上大哭,并说:“当初主人买我来,只让我看家,并未要我为他人男子酤酒。”杨氏与王子渊对此十分恼火,便商议以一万五千钱将便了卖给王子渊为奴,并写下契约。契约中规定了便了每天应作的工作,其中有两项是“武阳买茶”,“烹茶尽具”。就是说,每天不仅要到武阳市上去买茶叶,还要煮茶和洗刷器皿。这张《僮约》写作的时间是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是西汉中期之事。我国茶原生地在云贵高原,后传入蜀,四川逐渐成为产茶盛地。这里既有适于茶叶生长的土壤和气候,又富灌溉之利,汉代四川各种种植业本来就很发达,人工种茶从这里开始很有可能。《僮约》证明,当时在成都一带已有茶的卖买,如果不是大量人工种植,市场便不会形成经营交易。汉代考古证明,此时不仅巴蜀之地有饮茶之风,两湖之地的上层人物亦把饮茶当作时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9
李清照创茶令
茶令最早出现于宋,可说是宋代兴盛斗茶的产物。斗茶之初乃是“二三人聚集一起,煮水烹茶,对斗品茗论长道短,决出品次”。但随着斗茶之风遍及朝野,尤其是文人更为嗜好,斗茶由论水道茶变异出一种新的形式和内容,即行茶令。
李清照在为丈夫赵明诚所著《金石录》写的“后序”中,记叙了她与丈夫品茶行令以助学问的趣事佳话。
饮茶行令,启智助学,使人兴奋,对著书立说大有裨益,赵明诚终于写出了我国第一部考古学专著《金石录》,成为考古史上的著名人物。
陆纳仗侄
晋人陆纳,曾任吴兴太守,累迁尚书令,有“恪勤贞固,始终勿渝”的口碑,是一个以俭德著称的人。
有一次,卫将军谢安要去拜访陆纳,陆纳的侄子陆俶对叔父招待之品仅仅为茶果而不满,便自作主张,暗暗备下丰盛的菜肴。待谢安来了,陆俶便献上了这桌丰筵。
客人走后,陆纳愤责陆俶“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打了侄子四十大板,狠狠教训了一顿。事见陆羽《茶经》转引晋《中兴书》。
三茶六礼
重点是三茶。过于三茶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指的是从定亲开始算起的三次茶,订婚的时候是下茶,结婚的时候是定茶,同房的时候是合茶,在古代,一般男方去女方家下聘时,不管家庭多么贫困,总需要有茶具,只要女方家长收下茶具,就说明认可了这段婚姻。
另外一种说法是婚礼上的三道茶,通常第一道是百果,第二道是莲子或者枣,第三道才是正经的茶。前面两道茶只要茶杯微微碰下嘴唇就可以,第三道茶才需要示意过后饮下,三道茶一过,这场婚礼就圆满了。
客辞敬汤
据宋袁文《瓮牖闲评》云:古人客来点茶,茶罢点汤,此常礼也。另据宋佚名《南窗纪谈》说道:客至则设汤,不知起于何时,然上至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盖客坐既久,恐其语多伤气故其欲云,则饮之以汤。又见宋朱或《萍洲可谈》: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汤取药材甘香者屑之,或温或凉,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
点汤的另一意则作逐客解。上述点汤原为客辞敬汤之礼俗,后来被人引用作为文明逐客的手段。
魏泰的《爱轩笔录》中讲到宋时有一个吏部官员叫胡枚,被调到陕西兴元去做知府,他因家贫路远,无力赴任,于是去求见枢密院长官陈升之,不料陈不通融,也不愿听他的陈诉,遽索汤使起,也就是立即点汤,下逐客令了。枚得汤,三奠于地而辞去,胡枚接汤后没有喝,而是把它泼在地下愤怒离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9
在东方沃土之上,每走一步都是茶的世界,杭州龙井、黄山毛峰、武夷山大红袍、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彩云之南的普洱等,长江南北没有不产茶的地方,抑或是名满天下抑或是默默无闻,但是茶文化却无处不在。饮茶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也是一种自我的文化提升。每品一种茶都会有一丝禅机去领悟。到福建武夷山你不得不去领略一下大红袍的神韵。大红袍是中华大地上名副其实的头牌名茶,说它是名茶是因为能真正称得上大红袍的茶几乎已经绝迹,几棵千年古老的茶树已经作为重点文物予以保护,并被永久性的禁止采摘,政府派有专人把守,据说解放前有一个排的兵力守护着这几棵茶树,可见其珍贵的程度。有一则轶事讲到当年中美建交,尼克松总统来华访问,毛泽东做为国礼赠送给尼克松四两大红袍,不晓事理的尼克松嫌茶轻量少而表情不悦,周恩来看出了尼克松的心思,赶忙上前解释说:总统先生,我们把半边江山都送给你了。尼克松不解,周恩来进一步解释说,大红袍产量有限,地道的大红袍年产量只有八两,今天就送给你四两,这不是半壁江山吗?闻听此言,尼克松顿时满心欢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