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怎么选,选村长的条件是什么?

如题所述

竞选村长没有法律规定竞选条件,没有政策规定竞选条件,没有组织规定竞选条件。

根据村民自治组织法、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村长竞选候选人有禁止条件:违法犯罪人员、吸毒人员、邪教组织人员、未满18岁的村民、没有本村户口居住在本村的人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十三条 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十五条 选举村民委员会,由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村民提名候选人,应当从全体村民利益出发,推荐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热心公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村民为候选人。

选举与民主

选举是民主的主要形式,民主很大程度上要靠选举来实现,但选举并非民主的唯一形式,把选举等同于民主是一种机械的理解。为了标榜民主而把有关的一切程序和活动都规定为选举的形式,实际上又不能真正实行,其后果可能导致民主流于形式而失去实质,成为“假民主”。

民主的本质应是人民大众有充分的决定权,通过决定权来确保被选举人为人民服务。而决定权既可以用“肯定”即选举来行使,也可以通过考试考核纪检监察确保被选举人忠实履行职责,也可以用“否定”即罢免来行使。总之只要人民的决定权得到真正行使,就是有充分的民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4
在农村,一直有一个职业非常火爆,那就是村官,虽然他们是游离于国家行政干部体制之外、不在编的边缘化干部,并且工资待遇普遍偏低,甚至单靠工资养活一家人都堪忧,但是村民们每到选举村官时候就格外兴奋,就连很多的大学毕业生也选择去报考村官。

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他们为什么都想当村干部?
有句老话说得好,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虽然从国家制度上来讲,村长的确不是干部,但是跟老百姓比,还是有点权利的。

而且现在是信息社会,最值钱的就是信息,村官能接触到农村最前沿的一些信息,这无形之中,能给自己的致富道路提供不少帮助。

至于大学生选择当村官,有的是出自对农村的喜爱,有的是为了仕途,要晓得如今公务员考试很难,不少人就想着曲线救国的办法,先当村干部,假如干得好的话就能够一步步进入官场。

一个村子有多少村干部?
1、支部书记

2、村主任

3、副书记(可选配)

4、副主任(可选配)

5、妇女主任(可兼计生专干)

6、团支部书记(可兼职)

7、民兵营长(可兼职)

8、会计

9、出纳(兼职)

另外行政村的干部编制,通常称之“村两委成员”,所谓“两委”既是“村民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其职务:支部书记、村民主任(既村长)、副书记、副主任、支部委员、村民委员等职务,委员的数量根据行政村管辖人员数量来决定,以上人员是选出来的干部。

每个行政村还配有文书、民兵营长、计生专干、妇代主任、出纳等专职干部。专职干部通常由村两委成员兼任。村干部职务可以相互交叉兼职,由于现在一般村财政没有收入或者低收入,所以工资问题很难解决,所以交叉兼职便成为一种时下比较流行的省工资方式。

村干部的工资是谁给发的?
由于村委会不是国家政府机构,是自治组织,理论上是没有工资的,村委会成员不脱离生产,所以只给一点补贴,一般乡镇财政保障,较好村村里有补助。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干部工资数额,应当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并从本村村级经费中列支。

实践中,村干部工资数额一般由所在乡镇政府作出规定,除一部分由村集体经费负担外,国家财政或者地方财政会有一部分转移支付资金,为村干部工资提供保障。

怎么才能参与村干部选举?
要当选村干部,你先和群众搞好关系,不然没戏,必须要村里的人都支持你才可以。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选举村干部是事关农村稳定的大事,具有严格的程序,具体流程如下:

1、报名参选。选举办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外,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村民委员会主任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认真贯彻执行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二)作风民主,办事公道,联系群众,热心为村民服务;(三)工作认真负责,有办事能力,能完成任务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四)身体健康;(五)有一定文化知识。

2、选举证明。一是成立选举领导机构。镇(处)成立选举领导小组;村成立村民选举委员会。二是选民登记。在选举日前20天,公布选民名单,选民登记要做到不错登,不重登、不漏登。选民登记的基本条件:年满18周岁,户口在本村,享有政治权利。

3、确定候选人。根据村庄规模确定村委会成员职数和职位,以多于应选名额一人的规定确定候选人数,法律规定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额定人数为三人至七人。召开预选大会,预选会议要求过半数选民参加有效,按照得票多少当场确定候选人,并于当日或次日张榜公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3
近几年来,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以村官身份下乡,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导者。几年过去了,人们热情高涨,他们想在农村展示自己的技能。他们的工作生活怎么样?

据有关部门调查,近10年来,大学生村官由20多万人减少到10多万人,减少了一半以上。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说老实话,农村的基层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比城市的基层工作更难,更复杂。因为农村工作讲的是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关系和一个“狠”字。一个初出茅庐,不懂人情世故,水土不服的毛头孩子大学生去做村官。想想都是难为他们了,除非当地有人撑腰加上自己绝顶聪明,能够左右逢源;否则,永远只是个摆设,只是个打杂加跟班!这就是农村村官的现状!

而一些大学生,当村官只有在“村官”的帮助下才有了这个跳板,镀金马上就离开了。也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实际工作,即大学生村官是选拔制度;没有正式设立,工资不高,而且大多数大学生都持观望态度。然而,最关键的一点是,村干部的未来在三年期满后,无法解决他们第二次就业的担忧。

选派大学生下乡当村官,国家的初衷和愿望是美好的。为农村输送新鲜血液,为发展农村经济储备后备力量,无可厚非!但是,现实和理想总是不合拍!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美好的愿望残酷的现实之间总是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像白纸一样的大学生,一个从校门只掌握了部分理论的莘莘学子,直接跨入农村工作,想要有所作为,可并不是单凭想象就能实现的。在农村这个只讲人情世故的天地里,谈论大道理根本就行不通。

没有三五年的辛苦,还真的不能玩了。大学生“村官”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是一个芝麻官,有工作却没有实权。十句话不能顶村主任和村支书的一句话。因此,大学生在农村呆三、五年是十分罕见和稀缺的。

农村,缺的是有能力,有见识的人才;农村,真正需要的是真心服务农村的实干家;农村,真正需要的是有魄力,有远见的领头羊;可农村就是留不住人才?美好的国家政策,为大学生在农村施展抱负提供了舞台。

毅然选择了村官这条路的大学生,三年之后怎么办?这是大学生村官们思考最多的问题。在现实面前,许许多多的大学生村官不得选择离开,也是很无奈的!

如果,能够给予大学生村官更高更好的服务待遇,有更好的保障制度;相信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能安心地扎根在农村,更好地发挥出他们的才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17
这看你所在的乡政府,村长一般是村党员投票选举产生,首先必备的条件必须是党员,其他的看当地政府规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