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是什么?

如题所述

演变到今天,“文房四宝”通常用来统称古代书房中常用的四种工具,笔、墨、纸、砚,而不再特指某一特定地域的产物。

“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房四宝”的含义屡有变化。例如,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珪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歙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

到了宋朝,“文房四宝”则是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和歙砚(现安徽县)。

扩展资料

文房四宝也是一个成语,解析如下:

旧时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砚台,别名润色先生,文房四宝中能传世最久的一宝。文房谓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艺人。

如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纸,歙县(原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吴兴(原为湖州府治)的湖笔,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笔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笔,广东高要(原为肇庆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砚,以及与端砚齐名的有甘肃省的洮砚、歙县(原歙州府治)的歙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6

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

扩展资料:

在汉代的文献中通常是笔墨纸三物并列而缺砚,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笔墨纸砚四物才开始并列。

到了北宋年间,苏易简著《文房四谱》,第一次把笔墨纸砚四物聚集在一本书里,分别对笔墨纸砚的缘起、制作、杂说,以及与此相关的诗词歌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收集与整理,基本上囊括了北宋之前对笔墨纸砚的历史记忆。

在宋代,对笔墨纸砚的称呼,除了“文房四谱”之外,还有称为“文房四物”“文房四友”“文房四士”“文房四贵”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03
毛笔笔、墨、纸、砚是书法的基本工具,自古以来,就有“文房四宝”之称。,在这些文具中。较著名的有浙江吴兴的湖笔、安徽歙县的徽墨、宣城的宣纸、广东端州的端砚。
中国的毛笔有硬笔和软笔两类。硬笔是用兔毛、黄鼠狼毛、鼠须和兽鬃制成,软笔用羊毛、鸡毛、胎毛制成。后来又出现了以羊毛参兽毛的笔,叫兼毫。这种笔以硬毫为柱,软毫为被。如现有“七紫三羊”、“五紫五羊”、“三紫七羊”,以及各号“白云”笔即是。
从笔头的大小来分,也可分为大,中,小三种,除一般大、中、小楷外,再大者如联笔、屏笔、楂笔,最小者如圭笔。
从笔头的长短来分,又可分为长锋(长颖、中锋、矩锋)。
初学者选择毛笔,一般以笔头大小进行选择。从长短面论,一般以长为宜,因为它贮墨较多,利于挥洒。作画则大部分用羊毫长锋毛笔。
一般认为,硬笔弹性足,写出的笔触刚劲挺拔,但失之于枯瘦,软笔柔性足,笔触比较丰满浑厚,但失之于媚软。其实不然,只要正确掌握提按起倒,持笔中锋运行,用羊毫也能写出丰满挺拔的线条。从实用角度来讲,羊毫价廉物美,是硬毫所不及的。只是初学书法用软笔(尤其是长锋软毫),由于悬肘提按工夫不到家,会出现笔锋“站”不起来的现象。使得字如墨猪。因此初学者最好用兼毫,如“白云”笔。用兼毫的好处是便于掌握,而且写到一定功夫后,仍可使用长锋软毫。选笔时应以杆正不歪斜,笔尖不秃,呈圆锥状,笔毛整齐为佳。
毛笔的保护应注意三点:第一,用笔时应将笔头完全泡开,不要只开锋尖一段,第二,应顺毫舔墨;第三,用后洗净,笔尖向下悬挂,使之自然干燥蓬开。
墨墨分为油烟墨和松烟墨两大类。
油烟墨是用油烧烟(主要是桐油、并合以麻油、猪油等),再加入胶料、麝香、冰片等制成。油烟墨质地优良、坚实细腻、特别乌黑发光。如清《三希堂法贴》初拓赏赐用之拓本,乌墨光亮称为“乌金拓”。但新制的墨胶质较重,存放一段时间,胶性略退后,使用效果更佳。
松烟墨用松树枝烧烟,再配以胶料、香料而成。其色黑但缺少光泽,胶质较轻。选墨时,应掌握以下标准:
(1)质地坚细。坚是指紧实,细是指磨出的墨粒细洁;(2)色泽黑亮,以黑得泛紫光为上乘,其次为纯黑,青黑;(3)胶质适中,胶质太重粘笔。太轻则不浓,以适中为宜。
作画时,应选用油烟墨,效果好,用松烟墨,效果较差。对于初学者,从经济实用上来说,一般选择练字用的墨汁(作画不宜用化学墨汁,不易保存)也就可以了。但不可将瓶中未用部分羼水,否则其中的骨胶易变质而有臭味。一些高级书画墨汁,如“中华墨汁”、“一得阁墨汁”,均可选用。用墨汁书写后,因其中胶质较重,要注意将笔洗净。
磨墨时,要将墨垂直,顺时针方向磨,不要换向,磨时需轻重适宜。用完墨后应擦干,放进盒子内或包上纸让其自然阴干,忌潮湿也忌曝晒。
纸宣纸的特点是柔韧洁白、纹理美观、质地缜密、吸墨性强,同时还有A透、润濡的特点。用它写绘,神形兼备,墨韵清晰、轮廓分明。耐老、不变色、不虫蛀。
对于中国书画,应当选用质地优良的纯正宣纸。常见的有玉板棉料单宣、净皮、加重单宣,夹宣等,有3、4、5、6、8尺,12丈等规格,常用为4尺宣纸。其他以竹料为主的宣纸:书写时墨色下沉,不宜作为作品使用。
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选用一般的宣纸和皮纸即可,练习时可用竹纤维纸,如:毛边纸、毛太纸、元书纸等。
砚砚的历史也很悠久。从制砚的材料来看,开始是用天然砾石,后来又用瓷、陶、瓦。唐代以后发现了端石、歙石,鲁石、洮石等造砚的材料,并出现了端砚和歙砚两大名贵砚。
端砚产于端州(今广东肇庆)。其石终岁浸于水中,湿润如玉,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其特点:一不损笔毫;二是发墨。端砚还有观赏价值,著名的品种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撩、冰纹、石眼等。
歙砚品质稍亚于端砚,它产于江西婺源(古属歙州)。其石呈灰色,质地较端石为嫩、发墨也逊于端石,较易于,著名品种有尤尾、罗纹、金星等。
初学书法者,应挑选实用的砚台,一般以发墨性好为上,如价格较为低廉的普通歙砚。至于形状可不必深究,如以贮墨较多来讲,以圆形砚台(俗称墨海)为好。砚台的保护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不要用硬杂质的墨来磨,以免损伤砚面。二是用后洗净。初学者也可用碗、碟、盒代砚使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
第3个回答  2020-01-21
文房四宝,是中国文化的骄傲。文房,就是书房。中国古代把书房中使用的笔、墨、纸、砚4种文具称为文房四宝。
(1)笔
笔,即毛笔,是中国特有的书写用具。因其是用羊毛、免毛、鼬毛等制成,故称为毛笔。春秋时期就已能制造毛笔。在民间传说中,有秦代名将蒙恬造笔的说法,蒙恬被尊为笔祖。唐以前,毛笔的笔峰较短。唐以后,笔锋逐渐放长,毛笔种类也愈来愈多,计有紫毫、兼毫、水毫、狼毫、羊毫、大笔和国画笔7大类。
毛笔中的精品是湖笔,为浙江湖州(今吴兴)出产的毛笔。湖笔用杭嘉湖平原出产的羊毛(每只羊只用2—3两)经过72道工序加工制成。湖笔以选料严格、制作精良而享有盛誉,其毫峰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为世人所珍爱。
(2)墨
墨,作为书写、绘画所用的黑色颜料,是用松烟等原料所制成。中国最早的墨约产于西汉。当时的墨只做成小圆块,只能用研石在砚台上压着研磨。东汉时,墨的形状向墨锭发展,人们可直接用手把墨研磨。在众多的中国墨锭中,徽墨独压群芳。徽墨产于安徽徽州府歙州(今歙县),制墨始于五代。宋代以后,歙、黟、休宁、绩溪等地制墨良工层出不穷,讲究质量和工艺装饰,独冠天下。
(3)纸
纸,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初时,安徽宣州(今泾县)生产出一种高级的毛笔书画用纸,同时又在宣城集散,所以称为宣纸。宣纸以檀树皮及稻草为原料,经石灰处理、日光漂白及打浆后,用手工抄造而成,其种类发展为10余种。宣纸的特点是纸质洁白、纹理细密、柔软轻飘、墨韵清晰、不易蛀蚀、经久不变。唐宋以后,宣纸就成为书写名品字画的上等书画用纸了。
(4)砚
砚,为研墨的用具。砚,在中国已有5000年的历史。汉代,砚台逐渐跻身于传统书画艺术的行列。汉以后,除砚台的主要种类石砚以外,还出现了瓷砚、漆砚、陶砚和金属砚等。唐代制砚工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宋代时,制砚工艺又达到新的高峰,端砚、歙砚、澄砚、洮砚被视为中国四大名砚,而尤以端砚为最佳。
端砚产于广东端州(今肇东市)东郊的端溪。端州之石属水成岩,用此石制成的端砚石质细腻、坚实,着墨饱满,运笔润滑,且磨好的墨不干不冻,成为石砚中的极品,受到历代文人赞赏,誉为“群砚之首”。
第4个回答  2020-12-02

文房四宝是指哪四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