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论

如题所述

经济全球化使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经济规模空前扩大,全球经济增长了几十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是,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各国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导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受到威胁。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污染物质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些问题的不断积累,加剧了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类自身的生存构成新的障碍。在这种形式下,人类不得不认真地回顾自己的发展历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探索新的发展战略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来已久,但是,将其作为一个科学术语明确地提出并给予系统阐述的是1980年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这一大纲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受联合国环境与开发署的委托,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支持和协作下制定的。在大纲中可持续发展被理解为“为使发展得以持续,必须考虑社会和生态因素以及经济因素,考虑生物及非生物资源基础”。

为了使人们对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所提出的观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落实到行动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1981年推出了另一部具有国际影响的文件——《保护地球》。这一文件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人们有时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持续增长”、“持续利用”的概念混为一谈,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持续增长”这个观念是不确切的。严格地说,没有任何自然事物可以无休止地、持续地增长。而“持续利用”这一概念则只能用于再生资源,当人们的利用不超过其负荷极限时有可能达到持续利用,这一概念也不适用于非再生资源。因此,在《保护地球》这一文件中,对“可持续发展”给出的定义是:“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

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3年11月成立)于1987年2月向联合国提交的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对当前人类在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一个为世人普遍接受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并指出,过去我们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现在我们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力,如土壤、水、大气、森林的退化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到了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的全世界首脑会议,通过《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与会各国一致承诺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的长期的共同发展战略,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问题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一是公平性原则;二是持续性原则;三是共同性原则。也有专家认为在这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再增加三个原则,即需求性原则、高效性原则和阶跃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所谓公平性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这里的公平性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代际公平性,即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另一方面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这是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公平性在传统发展模式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从伦理上讲,未来各代人应与当代人有同样的权力来提出他们对资源与环境的需求。可持续发展要求当代人在考虑自己的需求与消费时,也要对未来各代人的需求与消费负起历史的责任,因为同后代人相比,当代人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处于一种无竞争的主宰地位。各代人之间的公平要求任何一代都不能处于支配的地位,即各代人都应该有同样选择的空间。

可持续原则:这里的可持续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条件,离开了资源环境就无从谈起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和谐性原则(或者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不仅强调公平性,同时也要求具有和谐性,正如《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所指出的,“从广义上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如果每个人在考虑和安排自己的行动时,都能考虑这一行动对其他人(包括后代人)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需求性原则:传统发展模式以传统经济学为支撑,所追求的目标是经济的增长,它忽视了资源的有限性,立足于市场而发展生产。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使世界资源环境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不断恶化,而且人类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物质仍然不能得到满足。而可持续发展则坚持公平性和长期的可持续性,立足于人的需求而发展人,强调人的需求而不是市场商品。可持续发展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的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

高效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谐性原则和需求性原则已经隐含了高效性原则。事实上前四项原则已经构成了可持续发展高效性的基础。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这里的高效性不仅是根据其经济生产率来衡量,更重要的是根据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来衡量,是人类整体发展的综合和总体的高效。

阶跃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以满足当代人和未来各代人的需求为目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内容和层次将不断增加和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本身隐含着不断地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阶跃性过程。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它的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长时间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的观点(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3)包括:

第一,发展的内涵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同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必须全力防止地球生物资源的衰竭和灭绝。资源的永续利用环境保护的程度是区分传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分水岭

第三,人类发展受自然资源所制约,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第四,可持续发展也是一种经营管理战略,呼吁人们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和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主张产品、效率、资源和环境并重,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社会稳定和公平相结合,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导致环境恶化、资源短缺、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质就是: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生产中要尽量地减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第五,控制人口增长、消除贫困是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重新确立人与自然之间、各代人之间的关系,确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清洁生产和无害环境或有益环境的技术体系等。

四、国家石油可持续发展之内涵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的深入,各国对自己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的开采与利用都进行着长远的战略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妨借鉴专家的观点来对国家石油可持续发展问题略作探讨,由此来窥探国际石油可持续发展观。

石油资源是基础,充足的石油资源和合理的勘探开发投入,可以保证有效的供给。对国内油气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油气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一个国家的石油安全既取决于对自然资源潜力的客观认识与合理开发利用,也与这个国家参与国际石油合作的程度有关。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不利用国际资源而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在面对“非常”国际事态情况下,没有国际合作,没有满足国家一定时期需求的石油储备,国家石油安全也难以保证。石化工业的发展规模与布局既与国家石油资源潜力、质量品位和分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与对油气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有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尽管油气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人均占有油气资源的比例却很低。因此,倡导节约利用油气资源,并积极寻求替代能源,就成为实现油气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国家制定合理的方针政策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鼓励和推进。

可持续发展强调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关系。在中国油气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强调油气资源的持续利用,油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油气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首先,石油资源的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油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采取适合中国资源特色的油气资源利用战略,是保护资源、保证中国油气长久安全供应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第二,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油气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石油企业既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扩大盈利,发展生产,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又负有保护环境、保障石油持续供应的社会责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石油企业只有建立起高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把企业对经济目标的追求与对社会贡献的责任统一起来,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石油工业的发展必须与环境相协调。石油勘探开发及运输过程中会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产生有害气体和废弃物,或因事故发生泄漏,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石油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也会排放有害物质。因此,石油工业需要不断推动技术进步,不断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在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的同时,赢得持续发展的空间。

正是基于同样的理解与认识,国际著名能源问题专家、普利策奖得主、美国剑桥能源研究协会主席丹尼尔·耶金博士2003年4月8日在美国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经济政策、出口和贸易促进分会上,就美国能源形势、全球能源安全等问题作了报告。丹尼尔认为(2003):基于美国过去30多年的经历,保障能源安全应遵循8个原则,即:全球只有一个石油市场,美国只是该市场的一部分,美国的石油安全有赖于全球市场的稳定;能源供应多样化是能源安全主要保障之一;应急储备是应对石油中断的第一道防线;现在的石油市场比数十年前已有更大的灵活性,干预和控制只会适得其反;寻求与其他石油进口国建立能源合作关系,不管这些国家是工业化国家、新的“全球化国家”(如中国和印度),还是贫穷国家;政府可以通过利用高质量的信息并加快信息在石油业的传递减少恐慌;美国需要与大部分石油输出国在一致的基础上保持牢固的对话和合作关系;健康的、由技术推动的国内能源工业是能源安全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考虑目前和未来的环境因素,致力于广泛进行研究开发和技术革新。这些观点无不从同样的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油气的支持,油气的可持续供应需要国家从多个方面考虑,并坚持油气可持续发展观,采取油气可持续供应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