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为知己者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如题所述

春秋战国时期,活跃着这么一群人,他们宁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抱着必死之心,大胆行刺,也因此而留名历史,这其中就有五位业绩突出的刺客,他们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五大刺客”:豫让、专诸、要离、聂政、荆轲。他们的故事千古流传。不过有的成功了,有的却失败了。

豫让

那么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古代有个说法叫愚忠,还有个说法叫愚孝。其实这都是基于不同的话语体系而下的定义评论,我们现在推崇的是自由平等,但在那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父为纲的年代,这种效忠是必然的、“天经地义”的。

专诸

这些“士为知己者死”的刺客们其实也是有一种为知己为天下大事牺牲自我英勇赴死的满足感,也算是“自我感动”,(但是按中国传统,一般讨论利益都很少包括这种个人内心生出的崇高感,大多数时候讨论的是金钱生命等),而且确实知音难觅,知己难寻,可能在他们的价值体系中知己的价值极其重要,重要到可以为其牺牲一切的程度,和我们现代人不一样。而这是他们个人的选择,他们开心就好了。

要离

我们现在觉得他们愚蠢,可能是因为看他们这样贸然去行刺基本都不可能活着回来,属于以卵击石螳臂当车,或者他们行刺的动机和目的放在大环境里属于“大逆不道”等,但是他们也没有历史上帝视角去判断自己的观点和坚持的原则到底是不是正确的(虽然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对的),然后又觉得知己重要,“国家”重要,赴死在所不惜,所以就有这种行为。正经八百要论“愚”,可能是因为有更好的方法而他们没有采用吧。

聂政

我在看历史也会感叹:这个人真蠢那个人怎么那么不合常理。但是后来一想我所下的判断全都是基于自己的认知和标准,而我的认知与标准定然是与古人不同的,而且基本都是来自于现代社会。这大概就是所谓时代的局限性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8
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是一个人愿意为了解自己的人,付出自己的生命。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荆轲刺秦王的荆轲。
第2个回答  2021-01-27
如果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可以成为自己的知己,那么我也可以为知己而去死亡。
第3个回答  2021-01-23
豫让为报答智伯瑶知遇之恩,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