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病指的是女性盆底功能出现障碍,要怎么预防?

如题所述

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需做到三早,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盆底疾病的发病率在45%以上,一般建议患者产后42天,即恶露干净后进行检测。针对妇科病人,如出现阴道松弛、子宫和阴道前后壁脱垂、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的女性、围绝经期女性、人流术后的女性、盆腔术后三个月的女性,建议早诊断、早治疗,通过医生触诊、设备检测及彩超、MRI等检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和腹式呼吸;针对有慢性盆腔疼痛的患者,可行按摩治疗,降低盆底肌的张力和紧张度,还可进行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磁刺激、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中医药特色治疗。

要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老年女性要养成勤喝水的习惯,每天至少要喝1.5----2升的白开水,同时要养成规律排尿的习惯,每次间隔的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以减少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

要注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对于那些有便秘疾患的中老年女性而言,要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尽量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注意每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以缓解膀胱萎缩的发生。

要注意控制好自身的体重。有研究表明,肥胖是导致盆底功能出现障碍的一大诱因,因此,对于那些身体肥胖的中老年女性要积极的减轻体重,以减轻盆底功能障碍。同时要积极的治疗伴发的糖尿病及泌尿系感染等疾病。

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31
怀孕时,随着胎儿变大,准妈妈骨盆腹腔承受的压力也会变大,几个月下来,会导致盆底肌松弛,盆底韧带也多少会受损。分娩时,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生产过程都会对盆底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大部分女性都是在怀孕生子后阴道松弛,渐渐出现盆底功能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会不同程改善生活方式,如改善饮食习惯,加强运动,预防肥胖等可能引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子。
第2个回答  2021-05-31
然后很好的预防,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注意提拉这样的运动,然后向上提拉的时候才能够很好的改变这样的现象,让你的这个盆底肌慢慢的恢复的非常完美。
第3个回答  2021-05-31
个体化治疗原则体现在产后盆底康复方面,就是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采用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等康复技术方法,针对个体病情需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一更有效地达到产后盆底康复的目的: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适当治疗极为重要。如果医师的指导有误或家属求治心切,没有按照病情的实际需要治疗,而是采用统一的方案进行治疗,就可能出现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过度,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因此,临床卜医生根据病情所处的时期,结合有利与不利康复的因素而采用个体化方案,结合产后产妇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给予每个产后产妇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案,尽可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