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兆麟人物介绍

如题所述


鲁兆麟
鲁兆麟,出生于北京中医世家,“中医各家学说”的领军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首都中医药养生首席指导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中文名:鲁兆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42年
职业:医生
毕业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
主要成就:首创“中医医案学”
代表作品:《中医各家学说(四版教材)》
人物简介
鲁兆麟(1942—),男,北京市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药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各家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家庭背景
鲁兆麟,1942年出生于中医世家,鲁氏家族世代行医,其父鲁春溥先生师从于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独立开诊后医名遐迩。
生平经历
1942年,出生于中医世家。
1959年—196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今北京中医药大学)系大学毕业。
1965年—1978年,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教师。
1971年—198年,拜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教授为师,随师学习。
1978年—1984年,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教师、副主任、主任。
1984年—1988年,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兼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
1986年—至今,评为副教授。
1989年—2002年,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兼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1997年免去教研室主任)。
1990年—至今,评为教授。
1994年—至今,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导师。
1995年—至今,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2年—至今,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学术带头人。
2010年—至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为其建立的“鲁兆麟名医传承工作站”与面向广大患者而成立的“北京兆麟堂中医诊所”合并办公。
大事件
2010年在台湾友人和海内外朋友的一再建议下,鲁老师决定开办“兆麟国医堂”诊所,服务社会。现在兆麟堂名医汇集,已成为北京著名中医诊所之一。
出诊时间
兆麟堂:周一、周三、周四全天,周六下午,周日上午,须预约。
医疗特长
擅长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对于脾胃病、儿科疾病、妇科疾病(不孕不育、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社会职务
1.兆麟堂首席医生。
2.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3.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4.全国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5.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各家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人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8.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委员会主任。
9.台湾长庚大学、西北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聘为客座教授。澳门科技大学中医学顾问。
教学经验
鲁老师经常说,一名中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发奋读书,夯实中医基础;勇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考,培养中医思维;师承名师,加快成长过程。近年来,鲁老师考察接受了一批青年中医,成立了“国老讲习所”,开启了一种传承中医的全新模式。鲁老师要求学生们多读中医经典,并在繁忙的日常诊疗工作中抽出时间,每周定时亲自为学生们讲解医学典籍,解析临床病案,并亲自带学生们出诊,使学生们的中医能力迅速提升。
治学思想
鲁教授长期坚持“科研不脱离临床”的原则,认为“治好病是评判医生的根本标准”。
学术内容
章太炎先生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研习历代名医医案,有利于读者开阔诊治思路,逐步达到“审证确、思路精”的临床水平。中医医案自宋代以来,受到后世中医学者的广泛重视,专著有数百种,临床各科医案多不胜数,明代以后研究者殊多,逐步形成了一门学科。中医医案有“宣明往范、昭示来学”的作用,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医案有提高临床辨证论治的能力与作用。同时,还可继承古今临床的丰富经验。因此,研究中医医案对提高中医临床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鲁老师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医案研究,首先提出“中医医案学”概念,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率先开展了《中医医案学》的教学工作,并编写了高校内部教材。今天,中医医案学已在全国众多高校开展,颇受广大师生欢迎。
中医医案的整理最早始于明代,江_父子用数年时间,整理成《名医类案》一书,开创了医案整理研究的先河,清代魏之_在《名医类案》基础上,又整理成《续名医类案》一书,两部医案著作收集自战国至清代近8000则医案。此后,这一工作一直无人继续传承,直至1995年,由鲁老师率领的专家团队,历时十余年终于完成了中医医案学巨著——《二续名医类案》。该书收集了《续名医类案》成书之后至中华人民和国建初期已故的名医医案,也收录了部分《续名医类案》成书之前未收之医案。共收集医案专著200余部,选录医案约一万五千则。医案的排列,按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喉、口腔科为序;各科下按病分类,各病之医案均按成年年代先后编排,系后人整理的医案则按医家卒年排入,以例对历代医家进行对照研究。鲁老师说,古代医籍中记载的中医医案共有十余万则,此次专家团队共整理出八万余则,又在其中精选出一万五千则医案,编辑成了《二续名医类案》。
此后,鲁老师又陆续出版了《中医医案学》、《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临证必读医案专著丛书》等中医医案类学术著作,为中医医案整体学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要领域
鲁兆麟教授在中医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中,研究领域为中医医史文献,主要研究方向为:1.历代名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2.中医学术流派及学说研究;3.中医医案研究。
科研成果
先后主持与参加局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获科研成果奖3项,主编全国各家学说教材2部,率先开展中医医案研究,主编《二续名医类案》,获立夫医药优秀著作奖。先后主编及参编出版著作25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此外,与王永炎院士共同主编的中医教学高级参考书《中医内科学》曾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一等奖。
医学贡献
曾先后赴美国、新加坡等地讲学,赴日本、韩国、德国进行学术交流,积极推动中医药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此外,鲁老师还多次应邀到台湾、香港及澳门等地讲学,并指导当地的中医药教育和中医的医疗工作。在其受邀于台湾长庚大学讲学期间,同时进行带教义诊,被当地媒体广泛关注并作追踪报道。有利地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在两岸三地的传播与发展。
目前,鲁兆麟教授负责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鲁兆麟名医传承工作站”的建设工作,2010年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为其建立的“鲁兆麟名医传承工作站”与面向广大患者而成立的“北京兆麟堂中医诊所”合并办公。悬壶济世,带徒授课指导临床技巧,并培养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家玮副教授作为自己的学术经验继承人,继续为中医药的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贡献自己一生所学。
获得荣誉
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个人生活
鲁老师最初在中医诊断教研室工作,后因文革开始,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学校经常派出医疗组进入基层给广大工农兵治病。因此,鲁老师在独立应诊的同时,还得到了董建华、印会河、刘渡舟、赵绍琴等多位中医大家指导,名家点播,受益匪浅。1973年,为了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国家“解放”了一批中医学名老专家,其中包括中医泰斗任应秋先生,鲁老师作为首批学术继承人,正式拜在任氏门下,并调入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1973年至1984年的十年间(任先生1984年10月17日逝世),鲁老师跟师十载,尽得真传。中医历代古籍浩如烟海,不将中医古籍阅遍,如何能将中医各家学术思想、学派传承了然于心。鲁老师说为什么任先生能够开创中医各家学说这门学科,因为任先生真正做到了博览群书,任先生读过的中医典籍有千种之多。鲁老师跟随任先生编写出第一部《中医各家学说》教材,任先生逝世后,鲁老师主编过多部《中医各家学说》教材,成为任氏《中医各家学说》的嫡系传人。由于鲁老师阅读了大量的中医典籍,在业内有“活字典”之美誉。
人物评价
鲁老师还经常告诉学生们“医乃仁术”,作为一名医生不但要有高超的技术,更要有良好的医德。面对着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在鲁老师眼里他们都只有一个身份就是——病人。鲁老师在接诊时,平易和蔼,丝毫没有“大专家”的架子,深受患者的尊敬。
效仿春蚕蜡炬,情系中医传承,鲁老师现在把传承中医学术、培养中医接班人列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这位年逾古稀的中医大家对于继承、发展祖国医学的一片赤诚,令人动容。
主要论文
1.王清任对中医气血辨证的贡献鲁兆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5):22~23
2.代赭石可用以治喘鲁兆麟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4):68
3.治疗性功能失常当注意宁心安神鲁兆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5):49~50
4.抵当汤加味可用于外伤性癫痫鲁兆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5):49
出版著作
1.《素问注释汇粹》副主编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参考书》副主编198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3.《黄帝内经章句索引》参编198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4.《中医各家学说(四版教材)》参编1986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5.《中医各家学说(刊授教材)》主编1988年中医古籍出版社
6.《中国医学名著珍品全书》主编1995年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
7.《二续名医类案》主编1996年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
8.《中医各家学说(协编教材)》主编1996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9.《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副主编1997年北京出版社出版
10.《近代名老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主编199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1.《中医各家学说(自考教材)》主编2000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2.《今日中医临床丛书》副主编200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3.《中医内科学高级教学丛书》副主编200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4.《中医临床禁忌手册》主编2002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5.《临床实用中成药》副主编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6.《中医各家学说专论》主编200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共著作16部,其中主编(副主编)14部,参编2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