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永乐帝是谁

如题所述

明朝的永乐帝是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永乐年间,国家经济与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统一形势更加拓展和稳固,国力达到鼎盛,百姓安乐。

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修纂《永乐大典》、设立内阁、疏通运河、威服蒙古、收复安南、荡平倭寇、铸永乐大钟等。皇帝朱棣重视经济,勤政爱民,善用人才,振兴文化,曾言:“斯民小康,朕方与民同乐”。后世评价远迈汉唐,尊称为永乐大帝。

南京即位: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棣拜谒孝陵,然后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七月初一日,祭告天地,宣布革除建文年号,改当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为永乐元年(1403年)。从此开始了他二十二年的统治。

朱棣即位后的首要任务是宣传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和处置政治反对派。建文四年,朱棣攻占南京后,开列“奸臣榜”,诛杀了一部分建文朝臣。朱棣即位后,大规模对靖难功臣进行封赏。永乐元年(1403年)四月,再论靖难的功劳,封驸马都尉袁容等三人为侯,陈亨子陈懋等六人为伯。并广求贤才,对山林隐逸的怀材抱德之士,令官府寻访,量材擢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朱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