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家长,孩子报兴趣班这件事,我怎么看?

如题所述

我家儿子小泽今年读四年级,生性活泼好动。

他的班主任是位认真负责的语文老师,从一年级刚入学,便三番五次找我聊关于我儿子上课“太积极”的问题。

老师说他很聪明,学东西很快,更会举一反三,就是太好动,以及有很强烈的表达欲,导致不太遵守课堂纪律。

具体表现在,上课不举手便大声抢答,下课跟同学起冲突。同学找她告过状,其他学科课堂上也是如此。

漫说老师的教诲他听不进了,就是回到家,我说他也是一样,训也训了,哄也哄了,当时他会很乖地说知道了、记住了,做出很真诚的样子来。一到学校又放飞自我了。你说他忘了吗?不,他记性很好,异于常人的好。就是油盐不进罢了。

我深知,他这样的性格,跟我平常工作忙,陪伴少有关系,但是工作确实放不下。跟老师谈了几次后,她建议我去少年宫给小泽报一下国画、书法之类的兴趣班,可以让他静心沉气,慢慢陶冶情操,培养出他的耐心来。

于是从小学二年级起,给他报了少年宫的书法课,硬笔、软笔一起学。每个周末都送他去半天,中间还学了半年国画。审美有没有变好不知道,字迹倒是正经变漂亮了。可是初衷是半点没达成。

首先是去了不多久,他就开始跟我提意见。不想学书法课,想转去机器人科学实验班。他本来就顽皮,没有惧意,我怕他研究研究把家给拆了,自然没同意。后来又闹着去学象棋。按说学这也挺好,可他喜欢争强好胜,赢了皆大欢喜,一旦输了就接受不了(这点我没教导好)。再说,但凡竞技类的兴趣班最后都免不了考级、考试的,我不想让他卷进考级的漩涡里。于是也搁浅了。

慢慢的,少年宫的书法课老师,也换了一茬,头一个老师年纪大些还好,第二个书法老师字写的是好看,但是教导孩子的经验少了一些。

我去接他,每每被老师逮住,跟我数落他半天,比学校里老师告状还勤快。说他特别会煽动课上其他小朋友的情绪,简直是个毒舌的领袖性人才,一会儿不按住他,就能让全班孩子吵得掀翻了屋顶。最后说,你这孩子我实在是管不了,你要不要考虑让他调个班??

就是等他下课片刻的空当,其他同学的家长都能跟我调笑半天。比如某个家长跟我说,你是小泽家长吧。你家孩子太有意思了。你上次来接他来的晚,老师跟他说,放学别走,让你妈妈留下跟我谈谈。结果他看见你一到,拿起书包就跑了。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这可如何是好,那会儿给我愁的不行。后来我一个妹妹去了约读书房工作,通过她,我才知道,原来还有专门教阅读课的机构。

妹妹让我先带小泽去听了节试听课。

到了约读书房,我直观的第一感受是,比起闹哄哄的少年宫,这里学习氛围要好多了。这边的孩子情绪比较稳定,没见这边的孩子大声吵闹。

听了下课,阅读课老师知识储备充分,知识量够大,课上会讲不少有趣的知识点,我听的都津津有味。正好他记性好,也爱阅读,于是交了一年的钱,让他先读着,以观后效。

结果慢慢地,他的性格倒是真有改变。这是促使我班门弄斧写下此文,讲一讲少年宫跟约读书房里孩子有什么不同的原因。

不同之处其一:最直观的动静的区别。

是约读书房这里的孩子都偏内向吗?不,是环境的影响。

这里是读书、听故事的地方。读书、陪伴、分享,是他们阅读课的形式。这里的环境,就是有相对安静的氛围。

不得不说,我儿子受环境的影响很大。他进入到这样的环境里,自然而然的沉静了许多。其实不单是他,对很多孩子来说,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巨大。你把他放进一个有序、温和的环境里,他就变和善很多。你把他放进闹哄哄的地方,他比谁都能起哄。

这其实也是很多家长挤破了脑袋,非让孩子就读名校的原因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其二: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

这是经过儿子上了近一年阅读课后,根据我的观察得出来的。他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强大了。

长期坚持这个过程,就培养了他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了。给他一个问题,他会多想一想,而不是听一面之词就算了。

不同之处其三:影响深远的差别。

有人说,阅读与其他兴趣爱好的区别,是长期与短期影响的差别。但我认为这种说法欠妥。现实情况看,只要孩子养成一个终生的兴趣,不管是乐器、绘画、运动还是阅读,肯定都能滋养终生。因为这些爱好都能帮助人在波折重重的一生中排解郁闷,成为一种抒发心情的渠道。

但实际上,阅读与其他爱好,两者之间还是有点区别的,我认为两者之间是影响深、浅的问题。

比如学琴,如果日后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好像意义就显得并没有那么深刻了。当然在集体活动中,一旦用到,施展一下特长,还是能够赢得尊重与好感。

反过来讲,读书读多了,对艺术的感知更敏感,更能捕捉到灵感,反而能帮助其他“爱好”的进步。听一个朋友说,当初她逻辑思维不够,想不了复杂的事情,学不来文化,所以选择了美术。当时听了就有点哭笑不得,一个没文化内涵的人,怎么用作品表达思想呢?《清明上河图》之所以不朽,并不是画工第一,而是因为它承载了历史的厚重,记录了非常有价值的历史场景。一个空有绘画技巧、没有思想的人,哪有胸怀让作品富有价值呢?

其实作为家长,“阅读很重要”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一直还是不够清醒的认识到。偶尔听了约读书房高老师的一席话,才豁然开朗。

他说: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阅读不阅读,对小学生们的成绩影响是相差无几的,有的考98、99,有的考95、96,没多少差别。但到了初中,那些原先考98、99的,成绩依然还在前列,那些考95、96的,却只能考70、80分了。

为什么呢?因为到了初中,相比小学知识量骤然增加,没有阅读基础的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应变不暇,成绩也就自然下降了。那时候再补阅读,已经迟了一步。但还不重视,到高中就更是如此了。

老师们也都说过,高中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时光,这个时期可以算是人生的知识量巅峰期。想用那个时期补阅读,就有些太晚了。

这么一想,我也算是无意间,帮儿子做了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了。

最后用一句听来的话结尾: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更诗意的精神世界。

愿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有诗和远方。

开学收心课,约读两本书!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