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析报告10篇

如题所述

一、风险状况
(一)不良贷款余额情况
截至20xx年3月底,我行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不良率为。与去年同期相比,不良贷款率下降了个百分点,但不良贷款绝对额却增加了2万元。考虑到一年内清收57万元的影响,实际上我行不良贷款仍在增长。不良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贷款的大幅增长所稀释的。因此,我行目前的贷款风险仍在加大。
(二)欠息情况
截至3月底,自2008年以来,我行新发放的贷款中欠息率迅速上升,达到225笔,金额为万元,占新发贷款的。
(三)贷款向下迁徙情况
1-3月,我行新发放的贷款中有3761笔、金额12049万元发生迁徙,其中向下迁徙2105笔、金额6704万元;向上迁徙1657笔、金额5344万元;向下迁徙的贷款存量为216笔、金额630万元。其中,关注贷款有209笔,金额609万元,次级贷款有7笔,金额21万元。1-3月份,我行贷款迁徙率高达43%。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我行新发贷款的不良率、欠息率和迁徙率均居首位。
(四)到期贷款收回率
第一季度,我行到期贷款共有648笔,金额2770万元,收回634笔,金额2725万元,未收回的贷款有14笔,金额45万元,综合收回率为。这一水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五)贷款集中度
截至20xx年3月底,我行最大5户贷款达到890万元,占我行实收资本的xx%。贷款集中度很低。
(六)担保情况分析
截至20xx年3月底,我行贷款按担保形式分类为:信用贷款81万元,占比不到;保证贷款15068万元,占比82%;抵押贷款万元,占比约,62万元,占比不到。从担保方式上看,我行贷款的风险敞口很大,达到99%以上,风险控制难度较大。
二、形成的原因分析
1. 缺乏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责任感不强。未有效执行上级行关于将“三农”信贷业务打造成精品、效益增长点的指示。存在短期行为和侥幸心理,对风险估计不足,误读营销政策,将风险防范和贷款营销对立起来。在强调营销时忽视风险防控,反之亦然,重蹈过去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覆辙。
2. 准入关把得不严,回归粗放经营老路。在开展授信时,降低客户准入条件,对明显不符合主体资格的客户和担保人担保意愿存在问题的客户进行授信。调查不深入、不细致,甚至有的根本没有实地考察客户家庭或经营场所,对客户的基本情况和风险状况一无所知。对于外出务工后突然回乡的客户,也没有深入分析就匆忙授信,导致贷款发放后客户迅速离乡,贷后管理无法有效进行。
3. 重放轻管,贷后管理不到位。表现为不检查、不了解、不沟通、不催收、不管理、不提示等。对客户的生产经营变化一无所知,客户也不清楚何时还息、何时还本。贷后管理不主动、不深入,过分依赖原经办人员,对接手贷款知而不全、管而不力。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不预警,不采取有效的风险处置措施,贷后管理档案也不及时移交县行信贷档案库。
4. 前后任管理不衔接。部分综合客户经理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潜意识,过度依赖前手管理贷款,对前手发放贷款需要循环的附加担保条件,增加其他客户还款的疑虑。
5. 多人贷款一户使用,积聚经营风险。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客户在申请贷款时隐瞒真相,贷款发放后集中使用;二是内部人员授意、默许客户多人承贷一人使用;三是采取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运营时,贷款发放后,农户或社员资金被公司或合作社占用。无论哪种情况,都导致风险集聚和放大。
6. 客户经营问题、市场问题或客户转借贷款等。
三、对策
1. 开展法律、制度教育,强化从业人员的规范意识。
2. 逐个剖析个案,分析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
3. 强化从业人员的管户责任、经营责任和自我约束意识。
4. 严把准入关,加大贷前处罚力度。凡在审查、审批过程中发现存在弄虚作假、误导决策的情况,必须按相应制度给予处罚。
5. 实行“四包一挂”,增加包赔条款。
6. 加大贷后管理力度,包括定期检查、账户监管、客户回访、催收管理、押品管理、档案管理等,均应严格执行。
7.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姑息迁就。
8. 加大对资产质量的考核力度,按每向下迁徙一笔贷款扣3-5分进行考核。
9. 接受单证抵押、商品房抵押,以强化客户的自我约束力。
10. 深入开展贷前调查,防止多人承贷一人使用。特别是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农户模式,更要将其作为风险防控的重点。
11. 对风险水平增加的机构,采取暂停贷款发放措施,并限期纠正。对不良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启动问责机制。
12. 提前谋划,预案清收。对即将到期的贷款,务必提前1个月催收,对不能还款的,提前制定好应急预案,预案包括向担保人主张债权、向介绍人催收、向当地乡村施加压力、依法诉讼、先还款后循环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