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干涉孩子择业吗?

如题所述

现在已出现不少的关于父母过多干涉子女就业选择,导致家庭不和,父母与子女因择业选岗分歧,关系紧张,互为赌气,所有父母不应该干涉孩子的择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6

毫无疑问肯定要让孩子自由选择。这个问题在于的是,父母在孩子择业的事情上,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到忙的地方。

1.我们应该担忧的是:孩子未来是否真的有能力,有多个选择可以自由择业。

2.提供客观的信息,父母分享的信息要真实,要能够帮助孩子进入相应的工作圈子里,认识圈内更多的人。

3.帮助孩子定位思考:让孩子思考,选工作有些影响因素,每个因素所占比例权重是多少,根据这些比例进行综合打分,从而来选择职业。

作为孩子的父母,不应干涉孩子的工作选择,但是应一直陪孩子思考。

第2个回答  2023-01-19
找工作,我建议别听爸妈的,毕竟“高端”的父母少之又少。
经常会有大学生朋友咨询我就业的事情,大多数都是要不要去大城市闯荡之类的问题。
也有人会问:“父母想让我从事xxx行业,我该听他们的话吗?”。
能这么问,说明父母给出的建议不是很符合胃口,有自己有的想法和计划。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的初衷肯定是为你好,但他们的选择一定正确吗,未必。
01
知识的匮乏往往让人在不熟悉的领域做出错误的判断,认知的局限同样如此。
这一代大学生,父母大多出生在七几年,他们20来岁的生命黄金期,商品经济和私营企业才刚“进市”不久。
不同语境时代下的成长,拥有着不同的思想与行为。
那时候,国企“包管一切”,生病去职工医院,子女上子弟小学,下班去工人俱乐部看电影,周末还有图书馆和游泳馆可以消遣。
用老一代人的话说,他们和工厂的关系就像螺丝帽和螺丝钉一样拧在一起,一个人可以不出厂子就默默走完一生。
进入国营单位是无数人追求的梦想,能够成为国企大厂的职工可以一辈子不愁吃喝。
没有就业压力,工作拼的是执着与任性,日子过得舒坦,又安稳。

几年后,全国性范围的下岗潮来临,国营企业在改制浪潮中被冲到七零八落,无数工人被迫和厂里“买断工龄”进入社会。
电影《二十四城记》中有一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一位20多年工龄到老职工,激动地对着厂长说:“20多年了,我有没有迟过到?20多年来,我哪一年不是先进?”厂长沉默不语,最后,这位先进工人,还是下岗了。
当时,唯一不受波及的,是体制内的铁饭碗。
所以,父母的思想,带着时代的印记,在他们眼中,一生稳定无忧的工作才是首选。父母的身上,挂着繁华与荣耀,也透着光鲜销蚀后的落寂阵痛。
认知局限于浅显的生活经历和见闻中,又怎能对自己的未来做出正确的判断。

02
我出生在纺织厂,父母都是车间一线工人,朝九晚五操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生活范围不超过家到厂里5公里远。
三十年前,父亲顶替爷爷的岗位进入工厂,母亲也在家人安排之下成为纺织女工。我听长辈说,谁家找工作都是这么操作的。
还记得在我工作后第一年春节,临近假期结束,我准备返京,父亲拿出梯子爬上吊柜,从柜子里面抖抖嗖嗖拿出两瓶酒两条烟,让我回去送给领导。
我断然拒绝,告诉他根本没必要。
“公司没送礼的风气,很奇怪的。”
“啧!”父亲咂巴一下嘴,抬起下巴看着我:“过年哪有不送礼的,你不送礼别人送,到时候评先进,凭啥给你。”
“哪里还有先进啊!”我语气中带着略微的嫌弃,“现在都是kpi考核个人,达标了给发奖金,不达标再攀关系老板也不留你。”

在我印象里,每年春节父亲都要去主任家拜年,既然是拜年,没有空着手上门的。
那个时候,厂里和工人的雇佣关系还是终身制,人员流动慢,鲜见有人换工作,大家都是一入行直接干到退休,领导可能十年不换人。
所以,在父亲的观念里,单位就是另一个窝,领导永远是领导,随时随地管着你。
我开始理解父亲为什么让我这么做,送礼攀关系,是他认为投入最小收益最大的捷径。
今天找工作,不会再出现“替父顶岗”,换工作也和换对象一样勤快,你的领导可能比你更先跳槽。
同样,公司选择人才更加看重学历与能力,不符合利益的人,一天也不多留。
职场中摸爬滚打,完全拼自身实力。
时代不同,父母当年成功的经验,放到如今难堪大用。
03
农耕时代,几千年来人们靠驿差长途跋涉传递信息;
电气化时代,电话问世后的几百年,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将信息用更快的方式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发达,我们一天产生的信息量比过去10年产生的信息量都多得多,内容也从单一的文字变成了图片、声音与视频,不仅内容更丰富还能保存。
二十年前,我们手里拿着小灵通和人联络,缴费还要去路边营业厅。现在扫码支付,无人配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原来可能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画面已经被我们慢慢实现。
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短短半个世纪,人类就完全更迭了过去千百年来的生活形态。
新鲜事物层出不穷,适应一样东西,需要时间和精力,只有经过了解、使用、调整之后,才能最终接纳它。
可长辈们吸收新知识慢,刚刚适应接纳了一样东西后,另一样更新的东西出现。他们学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交迭更新,思想上自然逐步被社会淘汰。
04
回到最初的议题,找工作,要不要听从父母的建议。
如果你的父母和大多数人一样是普通老百姓,并非社会精英,也没有掌握过硬资源,那么建议你坚持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就像我的父母,半辈子在工厂中度过,他们的层级和眼界存在很大局限性,无法给我职业选择提供更好的参考。
毕竟30年前与我们当下重叠度太低,参考无意义,就像我说的,没有经验传承性。
要知道,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父母更没办法陪你走到终点,未来的生活怎么选择,还是取决于你自己。
自己的未来,自己把握,自己的选择,自己承担。
第3个回答  2023-02-06

当然不能干涉了。

现在已出现不少的关于父母过多干涉子女就业选择,导致家庭不和,父母与子女因择业选岗分歧,关系紧张,互为赌气,至发生不幸的事情……

张某,大学毕业后,父母要他在家乡干网络工作,并为他联系好有关单位。父母认为该单位工资月6千元,也有“险金”。但张某拗着不去,并说是要去广东某医疗设备制造公司应聘上班。他通过验资应试被录‘

小张本来高兴有余,但父母却不高兴,而还甩出一句“你心中无父母,就断绝父子关系算了”!这一来,造成家庭极不和谐。儿子也讲狠说“断就断,我不怕”。结果其父亲急成脑中风,母亲成天自言自语:完了,这下完了。

其实,小张的大学专业是智能设备专业。他愿到医疗设备制造厂工作,是专业对口,而且自己也有干这项工的兴趣。他的意愿及条件是符合的。

父母关心子女的职业工作没错,但该提醒的话提醒了,就应尽到责任。父母不能强求子女的职业工作,是高明之举。

父母过度干涉子女的职业工作,并采取不当方式方法造成不良后果,实际是父母对子女的一种冷暴力!


其实过多干涉孩子的选择并不好,父母是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直接告诉孩子,想让孩子的人生路上少些挫折,但有些孩子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而过多的干涉会让孩子犹犹豫豫,没主见,什么事情都拿不定主意。有时让孩子碰碰壁,吃吃苦也未尝不可,人生总要经历困难。父母可以提出建议,但最终选择权在孩子手里。无论做出什么选择,孩子都要为自己负责。

如果父母不放手,孩子就永远长不大。但孩子总要长大,要承担起自己的人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1-15
父母的出发点:为了你好,不想让你太辛苦,想让你又稳定,又有保障,就算他们将来有一天不能在成为你的依靠,你也会过一个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哪个父母不操心自己儿女将来的发展?肯定从小就为你们开始打算了。都想你发展的好,不然为什么小的时候非逼你那么辛苦的,读书考个好大学。而且作为你的父母,他们肯定会对你的职业规划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所以无论如何,他们说的你还是要听一听,无论你觉得他们的建议是否合你的心意。按他们的经验和对社会的认知给你们做规划。可是如今的时代变化太快了,三年一个代沟,有太多新的行业和职能的发展,他们没有做过,甚至没有听过。他们的想法有时候对我们来说,不见得就是最正确的选择。也许你人生的前20多年,都在父母的遮盖和保护之下,他们帮你做很多的决定。确保你走在一个相对安全和正确的道路上。但是你已经过了18岁,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成年人要做的第1件事儿就是学会独立。独立最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有自主的决策权。也许曾经父母不是给你意见,而是帮你做决定。但如今,他们的想法对你来说不再是一个决定而是一个意见和建议。否则有一天,你人到中年,生活不顺和痛苦的时候,难道要去怪父母吗?为了将来你不至于跟父母说这句话,在你大学毕业做人生职业选择的时候,可以心平气和的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你们可以给我很多的建议和意见,但我已经长大了,想自己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请你们放手让我学会独立。我会认真的思考我将来人生的发展,更多的了解自己和社会,去接触更多不同的领域和朋友,了解这个世界,也更多的认知自己。请你们给我试错的机会。年轻的时候栽几个跟头是没有坏处的,不要一直把我放在温室里,否则就算我每天都过得很好,我也不懂得感恩。而且人生谁能保证就一定不经历点波折呢?如果我年轻的时候经过风雨的打磨,你们一定可以更放心,因为将来就算再经历艰难,我也可以在这个世界立足生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