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农场》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小学时曾读过一篇散文《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并且自以为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后来才发现,随着年龄增长,阅历提升,对同一篇文学作品所反映出的共鸣都是不同的,曾经的我以为自己理解了什么是“常读常新”,直到今天重读了《动物农场》,才对“常读常新”一词有了切身的体会。
 
初读《动物农场》是在高三,那段时期读过很多小说,却又没有入脑,仅仅是囫囵吞枣地看完几篇故事,并未留下深刻的印象。今日再读《动物农场》,不敢说感受颇深,起码相对初读多了一些感悟。
 

该小说出版于1945年,讲述了某农场的一群动物由于不堪农场主的剥削,进行了一场革命,成功将农场主赶出农场。牲畜们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尝到了革命果实的甘美,农场也更名为“动物农场”,并且制定了农场七诫。但是不久后,作为领导革命的猪们内部发生了分裂,一头猪被宣布为革命的敌人。此后,获取了领导权的猪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和越来越多的特别待遇,逐渐脱离了其他动物,最终蜕变成为和人类完全一样的牲畜剥削者,动物农场的名字也被放弃。
 
文末这样写道:“而今,猪脸起了什么变化已经非常明白了。窗外的动物们从猪看到人,又从人看到猪,再从猪看到人;但他们已分不出谁是猪,谁是人了。”
 
人不能,也不该忘记初心。拥有领导才华的猪在尝到权力的甜头后迅速地抛弃了初心,排挤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动物,肃清不忠于自己的动物,并不断给底层动物洗脑以扩大自己的权力,从中收获更多利益。短时期看来猪并未受到多大的损失,他穿上衣服,喝着啤酒,不需要参与劳作,甚至坐上农场主的餐桌与人类一起共进晚餐,但他所享受的一切都是从原先共同奋斗的动物们身上剥削出来的,曾经由他领导的革命也已回到原点。
 
现实中我们也应当时刻问问自己,是不是已经忘记了初心?我们这一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在做选择的时候又时常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干扰,有时是来自亲人朋友,有时是来自陌生人,有时是来自自己的私欲。结合我自身的经历来看,没有完全不令人后悔的选择,更没有完全正确的选择,只是我们在做出选择前都应当扪心自问:“我做的选择对得起自己的初心和良心吗?”。
 
小王子走过的星球上有各式各异的人,有人热衷于权力,有人热衷于他人的赞美,有人热衷于财富,但在小孩眼里权力赞美财富等等都是无聊的追求,因为有远比这些更重要的东西存在,并且无法用眼睛看到。
 
我们无法脱离现实谈理想,人总是要生存的。为了理想抛弃面包会让亲人感到痛苦。为了面包而抛弃理想则会让自己痛苦。人生中的许多事皆可用“把握好度”来总结,但是如何把握,怎么才算把握好,也是需要用一生来实践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