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这个字是1956年1月开始去掉田的。
1956年1月《汉字简化抄方案》由国务院正式公布。为慎重起见,方案中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从1956年2月至1959年7月先后分四批推行。 其中粪字也由“米+田+共”简化成现在的“米+共”。
粪,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fèn,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小篆字形,从、从其,合起来表示双手持簸箕清除污秽,本义是指扫除、弃置;由扫除义引申为污秽、粪便义;由粪便义又引申为施肥、使肥沃义。
粪,会意字。初文作从、从其(箕之本字),表双手持箕有所弃除。甲骨文“粪”字亦或从帚。晚周以后“图1”形始讹变作从“华(繁体)”从,后讹作从“异(繁体)”。其上之点则类化作从米,今则简化作“粪”。本义是指扫除、弃置。
我国的汉字经历了几次改变,其中在解放后实行的第二次汉字简化影响比较巨大,直到现在还有人在写那时候的一些简化字。但是这次简化也是很不成功的一次,因为这次简化把汉字的精髓都丢掉了,甚至看起来都不像是汉字了。
粪字米田共的写法是对的,但是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经简化成米共了,这是一个成熟的简化方案,直到现在还是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