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的读音怎么读

如题所述

辟的读音是bì,pī,pì。

一、辟的释义 

[ bì ]

1、君主。

2、姓。

3、排除。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

[ pī ]

辟头:同“劈头”。

[ pì ]

1、透彻。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

3、法律;法。

二、汉字字源

本义是“法”。甲骨文的字形是用刑刀对犯法者施刑的情景。

三、组词

精辟、开辟、辟谣、大辟、复辟等。

四、字形演变(如图)


扩展资料:

一、精辟 [ jīng pì ] 

(见解、理论)深刻;透彻。

二、开辟 [ kāi pì ] 

1、打开,打通,开创(场地、道路、局面等)。

2、开发。

三、辟谣 [ pì yáo ] 

说明事实真相,驳斥谣言。

四、大辟 [ dà pì ] 

古指死刑。

五、复辟 [ fù bì ] 

原指被赶下台的君主复位,现指被推翻的反动统治者恢复原来的地位或被推翻的旧制度复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8

读音 :bì   pī   pì

一、[ bì ]

1、君主

2、姓。

3、排除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

二、[ pī ]

[辟头](pītóu)同“劈头”。

三、[ pì ]

1、透彻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

3、法律;法

扩展资料

词语解释:

1、百辟

[bǎi bì] 诸侯。

2、辟纑

[bì lú] 绩麻和练麻。谓治麻之事。

3、众辟

[zhòng bì] 各种邪恶。

4、征辟

[zhēng bì] 谓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

5、世辟

[shì bì] 世主。

5、辟举

[bì jǔ] 开发;开垦。

6、徵辟

[zhǐ bì] 谓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

7、般辟

[bān bì] 盘旋进退。古代行礼时的一种动作姿态。

8、明辟

[míng bì] 明君。

9、辟吏

[bì lì] 被荐举而任用的属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2-06

读音:bì; pì

部首:辛    

笔画数:13    

笔顺:横折、横、撇、竖、横折、横、点、横、点、撇、横、横、竖、    

基本解释:

1、辟【bì 】

◎ 君主:复~。

◎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召。~引。~书。~除(征召推举授官)。~举。

◎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 古同“睥”,睥睨。

2、辟【pì 】

◎ 开发建设:开~。

◎ 驳斥,排除:~邪。~谣。~蠹。

◎ 透彻:精~。透~。鞭~入里。

◎ 法,刑:大~(古代指死刑)。

字义解释

辟 <名>

1.(会意。小篆字形,从卩,从辛,从口。“卩”,音jie(2),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

2.同本义

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说文》

“辟言不信”。(法度之言,而不听信。)――《诗·小雅·雨无止》

3.君主 [monarch]

辟遏有德。――《汉书·五行志》。注:“天子也。”

皇王(指周武王)维(语气词)辟。――《诗经·大雅·文王有责》

4.又如:复辟

5.古称官吏 [official]

厥辟不辟。——《礼记·坊记》

三卿一长曰辟。——《周书·武顺》

正殿路寝,用朝群辟。——《文选》

6.罪,罪行 [crime]

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汉书》[3] 

1.开,与“闭”相对。

例如:“语毕而宫门辟”。——唐 李朝威《柳毅传》

“巫从旁望空呆祝,唇吻翕(xī)辟,不知何词”。——《聊斋志异 促织》

2.开垦,开辟。

例如:“前辟四窗”。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病梅馆记》

3.屏除,排除。

例如:“是以辟耳目之欲”——《荀子 解蔽》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4.驳斥

例如:“辟邪说,难(nàn)壬人,不为拒谏”。———《答司马谏议书》

5.古称官吏

例如:厥辟不辟。――《礼记·坊记》

三卿一长曰辟。――《周书·武顺》

6.排除:~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7.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召。~引。~书。~除(征召推举授官)。~举。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8.通“避”,避开

不辟死伤。——《荀子·荣辱》

【辟易】因惊恐而控制不住退离原地。

【百辟】“列国诸侯,间亦称百辟。《诗经·大雅·假乐》有‘百辟卿士’。《烝民》有‘式是百辟’。《小雅·桑扈》有‘百辟为宪’之句。按辟字,有禁止、镇压之义。……概而言之,即专制统治农奴众人,使其就范而不敢犯上作乱者,为辟。”(引自黄现璠著《中国殷代社会史》,1950年4月)

通假字

通“僻、擗、避、譬、噼、癖、甓----”

辟、僻、擗、避、譬---- 《左传·昭公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

杜预注:“辟,邪也;衷,正也。”辟作“僻”解。

《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辟作“擗”解,即捶胸。

《诗经·邶风·柏舟》:“寤辟有票(“票”加提手旁)。”辟作“避”解。

《礼记·儒行》:“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辞怨。”《札记·中庸》:“辟如行远,必自迩。”

参考资料

汉字笔画查询.便民查询网[引用时间2017-12-20]

.百度百科[引用时间2017-12-20]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2-15

解释:
[bì] 1. 君主:复~。
2.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召。~引。~书。~除(征召推举授官)。~举。
3.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4. 古同“睥”,睥睨。

[pì] 1. 开发建设:开~。
2. 驳斥,排除:~邪。~谣。~蠹。
3. 透彻:精~。透~。鞭~入里。
4. 法,刑:大~(古代指死刑)。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5

    拼音:

    pì bì

    笔顺编码:

    横折, 横, 撇, 竖, 横折, 横, 点, 横, 点, 撇, 横, 横, 竖

    解释:

    [pì]    1.开发建设:开~。    

    [bì]    1.君主: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