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全流域性大洪水一般由什么形成

如题所述

一般是由梅雨期长、大范围连续暴雨形成的。

淮河流域暴雨洪水集中在汛期6~9月,6月主要发生淮南山区;7月全流域均可发生;8月则较多地出现在西部伏牛山区、东北部沂蒙山区,同时受台风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常出现台风暴雨。

9月份流域内暴雨减少。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淮河南部进入梅雨季节,梅雨期一般为15-20d,长的可达一个半月。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21亿立方米,其中淮河水系453亿立方米,沂沭泗水系168亿立方米。淮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约231mm,其中淮河水系为238mm,沂沭泗水系为215mm。

径流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淮河干流各控制站汛期实测来水量占全年的60%左右,沂沭泗水系各支流汛期水量所占比重更大,约为全年的70%~80%。

扩展资料

淮河流域5月至8月的汛期3个月通常降雨五六百毫米, 特别是6月、7月,江淮地区特有的梅雨季节,降雨可持续一二个月。范围之大,可覆盖全流域;丰水年和贫水年交替,降水量平均相差四五倍。

产生淮河流域暴雨的天气系统为台风(包括台风倒槽)、涡切变、 南北向切变和冷式切变线,以前两种居多。在雨季前期,主要是涡切变型,后期则有台风参与。台风路径遍及全流域。

暴雨走向与天气系统的移动大体一致,台风暴雨的中心移动与台风路径有关。冷峰暴雨多自西北向东南移动,低涡暴雨通常自西南向东北移动,随着南北气流交绥,切变线或锋面作南北向、东南--西北向摆动,暴雨中心也作相应移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淮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27
淮河全流域性大洪水一般由持续降雨和各主要控制站全面超过警戒水位组成。 淮河流域连续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淮河干流全线超过警戒水位,部分河段超过保证水位,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