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的故事

大暑节气的故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我们熟知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暑相连就是代表了小暑大暑两个节气,2022年的大暑是7月23日。


大暑的来历

        “暑”字代表着炎热的意思,而大暑就代表着最热的意思了,所以就用大暑来作为了二十四解其中最热的这段时间

        一年四季之中最热的天气莫过于大暑天气,“大暑小暑,上蒸下煮”这句古谚语不是开玩笑的。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中国的几个火炉城市中的重庆市我曾经在那上大学,40度高温轻轻松松就能达到,区别于北方的干旱高温,重庆市你躲在树荫下也不会凉快多少,空气湿度特别的大,整个夏季都是桑拿天。

        古文中也有记载,《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这就是古文对于大暑的记载。


大暑的寓意

        大暑节气的来临,就寓意这一年中阳光最猛烈,空气湿度最高的日子来临了。

        对于动物来说,高温空气潮湿代表了难受, 人们就要去避暑,往往大家喜欢往北方去避暑,因为北方相对要凉爽一些,承德的避暑山庄可是连皇上都要去的地方,可见人们对于大暑的畏惧了。

        但是对于植物而言,大暑天气才是最舒畅的日子,因为日照充足时间长,且空气湿度大,植物都会疯狂的生长,农民种植的农作物全靠这个时间段增产增收的,“六月不热,五谷不结”的谚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对于人们来说大暑既是畏惧的又是喜爱的。

        大暑的天气不光代表了高温,还代表了多雨,谚语有云:“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思就是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说的就是大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同时多于也为植物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帮助其生长。


大暑的典故

喝暑羊

        相传春秋战国的时候,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厌倦了朝堂,就跟勾践请辞养老还乡,范蠡因常年协助勾践勤于国事体弱多病,家里人在大暑天气为其烹制了羊汤,范蠡虚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好,竟得以寿至耄耋。于是,人们纷纷效仿范蠡在大暑天“喝暑羊”,后来渐渐就成了风俗。

        其实这个是一个很养生的问题,药王孙思邈就有言,人老虚弱多因少壮时太贪凉,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是一种食疗的养生办法。所以有“夏天喝暑羊,健康又壮阳”,“暑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的暑羊养生经验谈


结语

        在大暑的炎热天气下,我们一定也不能忘记了养生,上面提到的喝暑羊就是属于食疗养生的一种,下面就列举一些常见的养生方式

        防强光:夏日的阳光是最充足的,紫外线格外的强烈,所以我们出门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不然夏季一过,白大腿变成黑煤球可就不好了,防晒霜、遮阳伞这类防光神器一定要随身携带。

        防阴暑:大家可能都知道咱们的地下室很凉快,但是夏季千万不要在这种阴暗潮湿的地方避暑,因为我们的毛孔因为炎热张大,你这时候进入阴冷潮湿的地方就会寒气进入我们身体,反而对身体不利。

        食物防暑:夏季我们可以吃一些水果比如西瓜等就是很好的解暑佳品,喝一些绿豆汤也能有效的防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6

大暑节气的故事有囊萤映雪。

东晋时代,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有一个叫车胤的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勤奋不倦,博学多通。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自此学识与日俱增。

三字经》说:“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及至年长,风姿美妙,聪明机灵,敏捷有智慧,在乡里之间很有声望。后来步入仕途,官至吏部尚书。他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因向皇帝举报骄矜放荡的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被元显逼令车胤自杀而死,他临死前大怒道:“吾岂惧死哉?吾求一死以露权奸耳!”死后朝廷非常痛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30
大暑的传说
萤火虫映出吏部尚书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记的在孩提时代,盛夏村外的玉米地里,有很多一闪一灭的光亮,犹如一盏盏神秘莫测的明灯,那就是萤火虫发出的光亮。东晋时代,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有一个叫人车胤的,字武子,自幼聪颖好学,勤奋不倦,博学多通。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自此学识与日俱增。《三字经》说:“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及至年长,风姿美妙,聪明机灵,敏捷有智慧,在乡里之间很有声望。后来步入仕途,官至吏部尚书。他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因向皇帝举报骄矜放荡的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被元显逼令车胤自杀而死,他临死前大怒道:“吾岂惧死哉?吾求一死以露权奸耳!”死后朝廷非常痛惜。
大暑介绍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大暑习俗
烧伏香
伏香,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
喝暑羊
华北地区有在大暑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经过紧张的夏收劳动,人们非常疲倦,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于是,全家聚在一起,每人吃一个香喷喷的新麦馍馍,喝一碗味道鲜美的羊肉汤。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时节,中国很多地区的人们有茶余饭后斗蟋蟀取乐的风俗。大人会先带着小孩到田野里抓蟋蟀,然后到大树底下玩起斗蟋蟀的游戏,可有趣了。
“半年圆”
农历六月十五日为全年的一半,正值大暑节气,叫“半年节”。一家人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会聚在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着团圆与甜蜜。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第3个回答  2022-08-29
今日大暑,具体时间为7月22日16点36分44秒。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一年过半酷暑至。大暑在小暑之后,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盛夏的最后辉煌。
“暑”这个字,上面的“日”是烈日当空,赤日炎炎;下面的“者”就是“煮”的本字。“暑”的意思是天热如煮,古人把天气热到极点称之为“暑”,那么“大暑”就是最热、气温最高。大暑正值“三伏天”里,天地间热气蒸腾,犹如蒸笼。
谚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医认为,夏季五脏六腑阳气相对较少,盛夏消暑,不要贪凉饮冷而耗伤阳气。阳气释放过多,会使内脏虚寒而生病。
在烈日下劳作,或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工作太久,感受暑热,或暑湿夹秽浊之邪伤人,特别是素体不强、老幼、产后,正气亏虚、肥胖之人,形盛气虚,不耐暑热,暑邪易侵。
加之炎夏纳凉露卧,常吹空调,平素饮食不节,如饮食生冷、饮冷太过、酒醴肥甘、饥饱失常,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失职,致津液不能运化转输,故湿从内生,聚而为患,或为呕吐,或为泄泻胀满。
解暑需要适度防晒,避免出入温差太大的环境,在因闷热而感到不适时,尽快去往阴凉通风处让身体散热,并要适当补充水分。可以在清早、黄昏做些适量运动。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萤火虫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节,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成的。
《红楼梦》里提到一个字谜,谜面是“萤”,谜底是“花”,说的就是萤是草化的,“草”加“化”就是“花”字。
腐草为萤,是古老中国的一个美丽传说。草是世界上极普通极渺小的生命,它有着一岁一枯荣的命运安排,在古人的诗意想象中,它化为萤火虫,又延续了一段美丽的生命。而萤火虫也只有20多天的寿命,夏末初秋以后,依然只会剩残骸葬于枯草,等待来年再次腐朽重生。
不执于生,不怨于死,轮回的,只是生命的光。一切光明的、美满的结局都要付出代价。或许这代价正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但人生没有对错,只有值得不值得。
“土润溽暑”,溽是湿的意思,湿气浓重,气候闷热。因为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所以三候“大雨时行”。
在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里,春、夏、秋、冬四季依次对应五行中的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从冬到春,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就是水生木,木生火,金生水,唯有从夏到秋特殊,变成了“火克金”。
古人认为,从夏到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秋被夏压制着,“土润溽暑”致使秋天不敢露头,需要潜伏一段时间。白居易诗云:“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
在夏秋金火搏斗的过程中,“大雨时行”起到了水克制火的作用,从而引出了秋天,大暑之后就是立秋了。
大暑在十二消息卦里属于遁卦,不管是“遁”,还是“伏”,都有退让的意思。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天主生发、生长,夏天这场热烈而又奢侈的时光,要在大暑节气里安静优雅地退场。如今大暑有情有意地醒着,它用自己独特的物语,为我们讲述着生命的真谛,生活的哲理。
《管子》:“大暑至,万物荣华。”大暑孕育着成熟,万物感暑气而奋发,在自然天地里各争其时,野蛮生长,展示生命的丰盛、辉煌和多姿多彩,一如这个季节琳琅满目的瓜果。
大暑,就是生长的奔赴、生机的大成、生命的朝圣。谚语说:“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大暑时的高温本是正常的气候现象。如果此时没有充足的光照,气温偏低,那么水稻、棉花等喜热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秋后也就很难见到“稻谷金浪翻滚,棉花白云朵朵”的景象。暑热让我们很无奈,但是,“人在屋里热得燥,稻在田里哈哈笑”,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也许我们眼里的大暑就是湿热蒸煮,但其实在湿热的背后,是人们在酷热下的一种修行。人生要面对生活的纷繁复杂,要不断接受考验,三伏天就是对人的一种考验。追求舒适与安逸是人的一大弱点,在舒适与安逸中,会忘记其中潜伏的隐患。
在炎炎夏日中,不要总是待在空调房里,适当出出汗,对调整身体机能,提高适应能力大有好处。人之于自然,还是顺应最好。无论好的坏的,都有它天地循环的道理。
万物各争其时,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心静自然凉!远方无涉,近处无忧,心无所怨,身有所寄,即是安适。只一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岁月静好,浅笑安然,便不失为最好的消夏。
大暑如同人到中年,感悟到了命运的玄机:巅峰之后要懂得收敛、退让,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缺憾才是一种圆满。曾经丰盛的生命终有一天将走向荒芜,青春也要寂寂无声地落下帷幕,就像土墙头上的青苔,在雨季过后,在风沙中变得干瘪憔悴。
各安其命是众生的归宿,开到荼蘼花事了,一切终归于苍茫。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众生自当各安其命。各安其命,应该是对生命历程的坦然接受,不盛大,也不浩荡,却有一种荣华之后的淡然。
活色生香的盛夏充满诗情画意,然而盛夏短暂,流光易逝,绿肥红瘦,应该倍加珍惜。了解中华文化,体悟当下生活,才能更好地感受生命的美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9-01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约是每年的7月22日到24日之间,是一年里气温最高的时候。

大暑三秋近,一年中的极盛,也预示着立秋将至,生物增减,万物轮回。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大暑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也是雷暴最常见、高温日数最集中、最频繁的时期。因此,大暑时节也是雷雨天气横行的季节。

《礼记·月令》中言“土润溽暑”,即土壤浸润,空气湿热。降雨多,土壤、空气湿度大,温度高,是农作物疯长的时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