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研的名词解释,如何取得好成绩?

不知有无前辈告知一下。
我知道关键的还是在于:背。我也努力地背了,可是太多了,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我又是跨专业,但是喜欢历史,高中时候学历史,因此还算有基础。
但世界上古中古这块特别的迷茫。
于是前辈们能不能教教,如何好的迅速的背到该背的。
现在十分迷茫。
或者讲讲你们的经历也行,感谢了。
呵呵。八楼的回答者,为什么匿名呢。
我适合不适合,不是你来说。
你反感可以不回答,不是每个人都如您那么聪明,不背脑袋就可以记住全部的,谢谢。

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学历史的方法,你认为合适就采纳。
1--目录很重要,把目录和年代配合运用: 在目录旁标上年代并划分好时代,把一些重要信息简化写在旁边。现以高中中国古代史(截至1840年)为例:通过目录可将全书划分为石器时代(原始社会),青铜时代(奴隶社会),封建时代(里面有可划分几个不同时期)。例如在青铜时代商朝那一章目录写下几个字“司母戊,殉葬制,迁都,纣王”等。当你打开目录看到这几个字时就会联想到商朝的政治经济制度,礼仪丧葬制度,国家领土及周边势力状况和商灭亡原因等等。再例如在周朝那一章目录标上(1046-771,770--476,475--221),看到1046-771就知道是西周(井田制,分封制和宗法制马上就出来),看到770--476(春秋时期)和475--221(战国时期)就联想到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开始形成和建立时期,社会风气(百家争鸣)和变革(商鞅变法)等等内容。---其实,看书前先看目录并在上面标记出一些重要年代,透过目录大体上可以了解书本的大部分内容。 看完每一章后再回到目录回忆那一章的内容,那一章80%的内容基本可以记下了,多看2到3遍,不用死背那么辛苦。
2--对比学习法 例拿秦朝和隋朝对比就会发现:A--两个朝代都是经历长时间的分裂战乱后统一的(由此联想到统一的原因))且两重统一时间都短。B--两个朝代都有有利于后世发展的政治经济措施(秦--统一度量衡,文字,废分封设郡县,隋--开创科举制度) C--两朝灭亡原因很相似(无非是兵役徭役沉重,大搞各种大型工程等等激起农民起义,最后灭亡) D--两朝灭亡后都出现比较强大的王朝(西汉和唐)E--其他,你自己想吧!
3-- 一些比较重要的年代一定要记住:像前2070到前221年(奴隶社会),前221--219年(秦汉时期),220到589(三国两晋南北朝),589到907(隋唐时期)907到1368(宋金元时期),1368到1840(明清时期),每一时期又有各自的历史特征,可以找出异同点对比学习。(注:以上年代是我凭记忆划的,可能有个别年代有小偏差,请谅解)
4--放电影法。 这是以前初中 高中时我常用的方法: 睡觉前花20分钟把当天所学内容快速扫描一遍(每周日把本周所学内容快速扫描一遍,不超过25分钟),熄灯后---闭眼,在脑海中把所看内容回忆一次,争取15分钟内把所看内容回忆回忆完,实在想不起的就不要去硬想---保证睡眠重要!!!第2天起来后把想不起的快速扫描一下,这样很容易加深印象。(可能有点难度,那时同班没几个人学的会)
5--说白了。目录配合时间发展顺序就像一棵大树的躯干和主要树枝,那些文艺,艺术,风俗习惯,个人成就等就是树叶挂在大树的不同主枝上。大树的躯干和主要树枝出来了那些小树叶挂上去OK啦(年代要对哦),高考结束至今5年没看过历史书了,目前那些历史知识大概还记得75%(剩下的可能给点提示也很快回记起),希望这些方法适合你,呵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10
1.建议看高中时的那几本历史教材,高中这几本教材中国和外国的历史全有。因为书上在各个历史时期配有图片,这样你在背的时候看看图片有助于加深印象,非常有用,我现在还能记住历史的内容全靠那些图片了,在脑子里就好似过电影一样。

2.买一本《中国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没事的时候翻翻看,全当看小说了,而且你还喜欢历史,相信你能愿意看,看这本书不是让你背,而是加深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印象,比方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等等,有助于对历史时期以及历史事件的了解,这样在回答拿不准的问题时也可以概括性解答,总比什么也答不上来强吧。

3.闲着的时候也可以看看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当你看到一些你不了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等的时候,你自己而然的就想去查资料弄明白他们,这样更有助你了解并加深对历史事件等的印象。例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

4.最后一点,如果你是为了考试学历史的话,下面我说的希望对你有用。你初中时的所有历史书,高中时的所有历史书,全部最少看三遍,尤其是高中的,如果你觉得初中的简单,那也至少要看一遍。完成这个的基础上买高中时期的历史题配合着做,做多几套,至于做几套那就看你自己了。如果以上你觉的做多差不多了,那么接下来就做考研历史题。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祝取得好成绩!(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联系我)

(以上全部出自个人愚见,有不到处请见谅。)
第2个回答  2010-11-09
唐宋元明清---根据中华文明起源开始中原大陆按顺序的朝代,按顺序新旧更迭的朝代原因,按顺序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和导致政权变更的皇帝,按顺序了解每个朝代兴衰的原因,人物、事件、背景。说白了,上下五千年离不开一个权利的更迭,弄清楚为什么,再者在每个朝代中弄清楚每个皇帝的顺序,并且都做过那些利民害民的丰功伟绩,特别是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事件,不过要说的出前因后果来,比如清朝康熙年间的禁海令,闭关锁国导致跟不上整个世界的工业革命,用大刀对步枪,5千英军火烧圆明园不错。但是也是这个政策导致当时整个时间绝大数白银都在清政府府库,只出不进,货币结算用的是白银,外国人用白银才能购买清政府的物品,就象洋鬼子大言不惭的说,谁让你们中国人用白银结算,我国白银全部用完了不说,殖民地的白银也用完了。最后只能用黄金还白银,一换我们就吃亏了还不能说。只能卖给你们鸦片(其他物品还没有中国的好,摆在那里没人要啊),换取白银再卖你的其他贵重物品。等你反应过来想不买了?对不起,打的你买。所以说事有双面,甚至更多,在了解历史长河的过程中,就想是在品书,按顺序来,切记死记硬背。
世界历史相对而言也是一样的,地球是园的,刚刚开始是一个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圆球,经过地球气温、地质、星系变化等各种因素,分成现在的几大洲。根据每个民族都有一个生命起源的神话故事。作为中国不就是共工撞不周山,女娲补天造人,后羿射日,武王伐纣,姜尚封神榜然后后面就是汉、三国、隋、唐、宋、元、明、清当然中间还有什么五代十国五胡乱华什么的。同样你也可以了解其他国家名族,然后是每个州,讲世界就要由小变大,由大变小。讲这个就是让你明白,世界历史发展也是一样的,你也可以把中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同时期发展来相对应,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事变的时候整个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现在的美国在那个时期还处在什么阶段?估计那时候还是母系社会,开个玩笑。
我也是比较喜欢历史的,刚开始喊我看书我一点都看不进去,了解历史都是从影视作品,和对历史时期某个人物的崇拜开始了解的,慢慢的深入。比如我喜欢大清圣祖仁皇帝康熙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格尔丹多么豪气,别人一问康熙的全名叫什么?不知道,这下才去找,哦,全名叫爱新觉罗、玄烨。所以说,你得喜欢,才能去主动了解,事有好坏,以上所做的难道都是丰功伟业吗?收台湾内迁三十里,上千万人流离失所,政府补贴再好也是有限的,否则就就不会出现挖姚启圣的祖坟了,说到这,姚启圣是谁?福建总督,平台总指挥。历史就是这样,越读,越深入,越能品味各种玄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参考资料:最后一句 明 杨慎《二十一史》弹词第三章《说秦汉》开场词《临江仙》

第3个回答  2010-11-09
其实名词解释很简单的,先买几本考研历史学的书,比如山大的,北师大的,还有高教的,我的意思不是让你全背下来,我是让你看一看那上面的重要的名词都是甚么,了解一下,这是第一步,然后看历年真题当然就看统考以后的了虽然很少当但是非常的有价值,看一看甚么样的会考,甚么养的不可能考,201年名词有个新变化,不知道你看了没有,就是增加了对人名的考察。第三部就是自己整理了,因为没有那本考研书会把答案整理成标准答案除非让我出,哈哈。所以你要自己整理,当然了你会问,凭什么能呢,告诉你吧,看真题的标准答案,名词一个10分,那就是说你要答5点,所以你看吧,所有的标准答案都是5句话。所以你整理的时候就可以整理出5句话来,当然了,如果你不放心你可以写6句7句。仅此而已。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还要靠你自己了。我也是这麽过来的。祝你成功啊。钥是还有关于别的历史学题型的问题可以随时问我,但是别忘了给分哦。
第4个回答  2015-10-23
  历史考研的名词解释答题技巧:
  一、答题公式
  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作用、意义、影响。
  二、表现形式
  一般包括概括句、分述部分、影响与作用句(结尾句),其特点是:总、分、总。概括句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分述与内容对应,结尾与作用、意义、影响对应。例如:
  A.推恩令(07年):“①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②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在本封国内分封子弟为列侯,达到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效果,③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青苗法(10年):①王安石新法之一。又称“常平法”或“常平新法”。②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将各地常平仓的钱谷借给请贷的农户收获后加息归还。③意在抑制民间高利贷,政府也因此获得利息收入。
  可以看出,三段论不是三个段落,而是指由上述三部分构成的完整答案。概括句:它是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某个名词的主要特性的句子,在整个答案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直接而准确地告诉阅卷老师,这个名词解释是什么,从而使其了解自己对该名词的掌握程度,是最能体现考生水平的部分,也是获得高分的关键。考生容易忽略这一项,应予以注意。一个完整的概括句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时间、地点、施动者、行为、原因、目的、性质。当然,也不可过分拘泥,因为有的名词是不具备这些要素的,如文化方面,就没有“行为”一项。又如“推恩令”,也不具备地点一项,有时原因与目的又可以合并说明。但时间一项一定要有,主要应指出朝代。
  分述部分:此部分是详细解释名词的具体内容。一般而言战争类应写明交战双方、原因、经过、结果;改革应主要写明改革内容。该部分要尽量简洁地多写些要点,而不是就一点深入论述,因为名词解释按点给分的特点十分突出。就其与概括句的关系而言,尽管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但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即有些内容可放在概括句中,也可放到分述部分,如战争的原因。
  结尾句:这部分较为简单。应指出该名词对历史最主要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回答